創新引路,困境中覓新生(現場評論)
——向轉型要活力③

酒香也怕巷子深。堅持創新驅動,推動資源出圈,促進業態出彩,才能激發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明確切入點、找准著力點,變資源依賴為創新驅動,讓資源再生資源,舊貌一定換新顏
踏入大門,領取地圖與表演節目單,前往總辦樓向“段老爺”報到、領取任務,開啟一段穿越時空的冒險之旅……河北石家庄市井陘礦區,段家樓沉浸樂園推出的劇本殺游戲,新奇有趣。主線任務環環相扣、緊張刺激,支線任務豐富多樣、驚喜連連,不少人玩得酣暢淋漓。有游客感慨:“壓根沒想到礦區竟藏著這麼好玩的地方!”
作為正豐礦工業遺產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段家樓位於井陘礦務局三礦橋西。總長5556米的建筑群地道,已開發1500米,對游客開放。曾經因煤而興的工業之城,如今憑借工業底色、文旅特色謀轉型,又火了起來。
走入井陘礦區正豐礦,映入眼帘的是蒸汽機絞車房、直聳入雲的煙囪、六角形結構的電廠水塔、鋼絲鐵索環繞的井架井筒等。這些具有工業印記的地標,曾見証礦區快速發展,也“親歷”了資源日漸枯竭。然而,礦產資源枯竭不等於發展資源枯竭。正視問題,因地制宜,挖掘新的資源,就能找到新的思路,推動城市轉型跑出“加速度”。
長期開採煤炭,造成土地塌陷、植被破壞,井陘礦區的生態環境一度不容樂觀。工業發展給城市帶來“傷疤”,也留下深厚的工業文化資源。這一“傷疤”,是城市發展的歷史痕跡,蘊藏城市發展的新可能。在修復“傷疤”的過程中,礦區梳理工業遺存,逐漸明晰文旅發展的新路子。從開採礦產資源,到挖掘文旅資源,當地從原本的劣勢中開拓出新機遇。
文旅產業咋發展?必須堅持系統思維,進行全域規劃。礦區有正豐礦等工業遺存,也有抗戰時期的紅色遺址,還有清涼山等自然風光。摸清家底,井陘礦區邊修復生態、邊完善設施,打造一條貫穿南北、全長11.2公裡的西環旅游路,將段家樓、正豐礦、清涼山等旅游資源串聯起來。生態復綠,疊加系統保護與開發,“百年煤都”變身“文旅新城”,既改善了城市面貌,又激發了發展活力。
各地文旅火熱,如何突圍?礦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同志直言:“創新是產業發展、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過去,礦產資源枯竭,導致人才流失、文旅發展受限。破局需打開思路,另辟蹊徑。在管理創新上下功夫,引進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資集團等專業公司,化解運管人才不足的難題﹔在產品創新上花心思,打造段家樓沉浸樂園、正豐左岸藝術村等,豐富文旅體驗。酒香也怕巷子深。堅持創新驅動,推動資源出圈,促進業態出彩,才能激發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從一地看開去,因油而興的新疆克拉瑪依,傾力打造“中國西部氫都”﹔以煤為生的山西晉城,布局光機電產業集群﹔依銅礦而建的安徽銅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看似是困境,轉變思路,便能覓得新生。明確切入點、找准著力點,變資源依賴為創新驅動,讓資源再生資源,舊貌一定換新顏。
“不拼資源拼特色,精雕細琢出精品”,當地文旅開發的這一思路,又何嘗不是轉型發展的路徑。向新而行,培育文旅新業態,既促區域“軟實力”拔節生長,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礦區裡長出來的“新風景”定會更迷人。
(作者為本報河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