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全鏈條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李一陵
2025年04月10日14:47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工作作出部署。

《意見》從優化培養供給體系、強化就業指導體系、健全求職招聘體系、完善幫扶援助體系、創新監測評價體系、鞏固支持保障體系等六個體系,提出了具體工作目標,進一步凸顯了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高度重視。

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面對龐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疊加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就業工作壓力不小。著眼於此,必須有超前部署、系統謀劃,通過加快構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解供需適配、服務升級、機制優化等方面問題,確保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這正是《意見》出台的現實背景。

“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是當前就業領域的一大痛點,背后所反映的是就業市場的供需錯配與結構性矛盾。在傳統的就業工作模式中,往往將大量精力集中於畢業季這一短暫時期。當下,這種工作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下就業工作需要。隻有將就業工作前置,從學科設置、招生時就開始謀劃就業工作,才能從根源上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實現教育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因此,優化培養供給體系被置於構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首位,這也是《意見》的亮點。優化培養供給體系,關鍵就在於科學研判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對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進行前瞻研判。在這一基礎上,推動高校動態調整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讓高校人才培養更加契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

近年來,高校學科專業調整加速,高校專業“大洗牌”,正是優化培養供給體系的集中體現。高校專業設置不能閉門造車,人才的培養端必須與社會的需求端緊密結合。這不僅關系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也是發揮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助力我們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在破解就業供需矛盾的同時,更有力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比如,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一些高校及時增設了相關專業,並加大了對這些專業的資源投入,為相關產業培養了大量急需人才,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優化培養供給體系是源頭工程,進一步完善就業指導、求職招聘、幫扶援助、監測評價等服務,才能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找到好工作。從人才培養到順利就業,中間有很多環節。比如,如何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如何指導大學生做好科學的生涯規劃?如何提高求職招聘工作精准便捷度?如何為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等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迫切需要通過打出全鏈條政策“組合拳”,破解各個環節的堵點。

在就業指導方面,高校應加強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幫助他們了解自身優勢和職業方向﹔在求職招聘方面,要健全求職招聘體系,搭建更加高效、精准的招聘平台,促進人才與崗位的快速匹配﹔在幫扶援助方面,要建立健全困難畢業生幫扶機制,確保每一位有需求的畢業生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實現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關系千家萬戶、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唱響就業工作“大合唱”,以全鏈條政策、全周期服務,共同為高校畢業生鋪就一條順暢的就業之路。​

(責編:舒雅、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