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為特定類型招生戴上“緊箍咒”

進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為,嚴格管控試點實驗項目等特定類型招生,嚴肅查處招生入學環節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
今年,教育部再次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既是對民眾公平入學呼應的有力回應,也是維護良好教育生態的必然要求。
有學上的問題解決好之后,大家更關心的是“上好學”,特別是能夠“公平上好學”的問題。能否公平入學,絕非小事,它緊密關系著孩子的成長軌跡,也深深影響著基礎教育生態的健康發展。
哪怕“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不良行為只是個別現象,其帶來的惡劣影響也不容小覷。這些行為如同催化劑,刺激著家長們本就敏感的神經,加劇教育“內卷”的不良態勢。
專項行動提出了七項重點任務,除了繼續強調嚴格實行就近入學政策、嚴格落實免試入學要求外,還特別將嚴格管控特定類型招生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對特定類型招生中的不正之風亮劍。
當下,還存在一些特定類型招生。特別是在全社會關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和學校打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的名號違規掐尖。
這樣的選拔,不僅不利於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還可能會讓真正有潛力的孩子被埋沒,也嚴重破壞了招生秩序,進一步加劇家長和社會的教育焦慮,讓教育陷入一種不健康的競爭循環。
回應招生入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嚴格規范特定類型招生,勢在必行。專項行動要求,“從嚴控制學校數量、招生規模、招生范圍”“市、縣不得自行批准學校開展特定類型招生”“數學、科技類等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實驗項目要堅持不掐尖、重培養,原則上不得與小學、初中招生入學挂鉤”……一系列要求猶如為特定類型招生戴上了“緊箍咒”,讓其在合理合法的軌道上運行。這些規定清清楚楚劃定了招生紅線,有利於堵住招生過程中的各種漏洞,讓特定類招生回歸到育人的本質上來,真正為國家培養有潛力、有能力的創新人才。
“暗箱操作”最怕的就是陽光,推動規定得到落實,最需要的也是陽光。為此,本次專項行動也特別提出,將嚴肅查處招生入學環節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拓寬監督渠道,強化追責力度。教育部還將在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平台設立“義務教育違規招生問題”專欄,公開通報違規問題、接受社會監督。暢通舉報投訴受理渠道,強化社會監督,無疑是落實陽光招生的題中之義。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強化監管,讓規定長牙齒,才能有效治理亂象。這也是公眾的最大期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