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城市更新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印刷廠危舊廠房改造提升為梧桐大道、自習室等開敞空間,提供舒適休閑體驗﹔曾經環境雜亂的城市支路風貌煥新、業態升級,成為面朝大海的熱門打卡點……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公布了既有建筑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功能完善等8個大類41個案例。
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除舊布新”,而是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發城市發展潛能活力、提升城市安全韌性的系統工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強燃氣、給排水、熱力、地下管廊等建設和協同管理。簡言之,城市更新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改善民生短板,增強群眾獲得感。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全國已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28萬個,惠及1.2億群眾﹔加裝電梯超過13萬部,增設養老托育設施近8萬個。各地堅持問題導向,進行地毯式摸排,開展入戶式走訪,不懼車輪式協商,就是為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努力讓居民生活環境煥然一新,使城市宜居水平更上一層樓。
推動優化升級,拓寬發展空間。城市不乏工業遺跡、老舊廠房,通過引入文化創意、入駐科創企業、改造商業場館,舊廠區煥發新活力,實現從“空間重構”到“動能轉換”的蛻變。還有,老街老巷“修舊如舊”保留昔日印記,同時賦予文旅新內涵、消閑新業態,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此類更新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城市“老物件”保護升級再利用,延續城市文化脈絡,為新興產業提供特色載體,實現歷史人文價值與創新發展價值有機結合。
保障安全命脈,提升城市韌性。供電、供水、供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是城市的血脈神經。自城市更新實施以來,全國累計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約50萬公裡。今年,將再建設改造地下管線15萬公裡以上。此外,運用數字化設備,通過智能化手段,實時監測地下管網,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運行保障韌性。加速煥新看不見的“城市生命線”,守護城市的“裡子”和“良心”。
當然,城市更新也面臨挑戰。比如,資金從哪來,規劃是否合理等。各地應積極探索實踐,通過政府引導鼓勵,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建共治,努力形成可持續的良性運營模式。在探索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解題能力。
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各地在實施中,務必要因地制宜,促使城市更新穩步推進,增進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讓城市煥發新動能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