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科技范”驅動農業現代化

譜 鬆
2025年03月10日16:54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我國農業無人機保有量超20萬架,無人機的作業面積超4億畝。”近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介紹,“無人機可以打藥、施肥、播種、運輸、監測災情等。精量播種機可以精准控制播種的數量、株距、行距、深度。”“科技新軍”變為農民手中實實在在的“種田利器”,這只是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領域加速應用的一個縮影。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來,從高端裝備、高端農機,到生物育種、無人機、人工智能,科學與農業深度融合,極大地提升了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多光譜無人機等智能設備精確計算麥田水肥需求,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墒情,農機加裝北斗導航終端可以自動規劃路徑與避障……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已整體邁進世界第一方陣,進一步為糧食安全筑牢了科技基石。

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智慧農業不僅是技術應用,更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是“農業新質生產力”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了以現代科技重構農業生產力的戰略方向。

科技創新就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一方面,要持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瞄准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完善協同創新機制,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讓更多的農業科技成果真正服務於農業生產。隻有讓技術創新扎根泥土,才能催生更多“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生動實踐。

科技興農,人才是基礎。“協同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多渠道、立體式培訓體系”“創新用才機制”“搭建創業平台和孵化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鄉村振興、鄉村人才建設等話題展開熱議。積極培育現代“新農人”,既要注重加強對本鄉本土人才的培養,也要搭建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為鄉村發展引進一批能扎下來、沉下去的人才。夯實農業科技人才支撐,未來,懂科技有擔當的“新農人”,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當下,全國多地陸續進入春耕春管關鍵期。放眼廣袤的田野,政策護航、科技賦能,我們看到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巨大潛力,看到了農民把“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更看到了一個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堅定步伐。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