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拿什麼束縛任性探險違法穿越的腳步

因穿越秦嶺禁地“鰲太線”,失聯10天的18歲驢友,2月17日在核桃坪附近的山上被找到,身體有部位受傷,無生命危險。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從過年到現在不到一個月,已經是第二次在鰲太線開展救援,上一次還動用了直升機。
驢友口中的“鰲太線”,是縱貫秦嶺兩個主峰鰲山與太白山拔仙台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屬於尚未開發的區域。此前,當地相關部門已多次發布公告,全面禁止“鰲太穿越”活動。但從現實來看,盡管有禁令和違法警告高懸,依舊擋不住一些人任性探險、違法違規穿越的腳步。這一次,人們替18歲驢友捏把汗、鬆口氣,同時也十分關注該驢友接下來會面臨什麼處罰。依法依規處理的板子,不能輕輕放下。
近年來,因任性探險、違規穿越導致的悲劇時有發生。在一些組織和個人眼中,哪裡人少就去哪裡,哪座山刺激就去“拿捏”。如此隨意、盲目認知,帶來的往往是災難性后果。2024年10月,兩名被困秦嶺冰晶頂的徒步者因失溫不幸遇難﹔2024年6月,兩名驢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峽橫渡野外溪流,落水失聯遇難……《2024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境內共發生戶外探險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傷、11人失蹤。其中徒步項目佔事故數量最多,涉及人員也最多,達822人,佔總事故涉及人數的73%。登山是死亡率最高的項目,24起事故中有17人死亡。一起起違法探險、違規穿越,一個個鮮活生命逝去,背后都寫滿僥幸與麻痺。
事實上,戶外探險也好,徒步登山也罷,絕不是“我想去看看”般簡單。探險目的地自然條件如何,氣候、降水、溫差等自然因素不可控,對探險戶外運動個人的身體、體能、行動和意志,也是巨大考驗。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人不顧理性,貿然前往,將極有可能付出嚴重代價甚至失去生命。此外,還有一些所謂的“資深領隊”“探險大咖”,置法律和禁令於不顧,專門“盯著”未開發區域、純自然地域或是擅闖高原無人區、保護區,給一些喜歡探險的驢友做了不良示范,形成了“不正之風”。
動輒發生的違法戶外探險、穿越活動,折射違法成本亟待加碼提升、執法監管仍需祭出重拳。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隨著近些年違法穿越、非法探險活動的增多,不少地方一手亮紅牌、出禁令、建“黑名單”,一手研究推出針對遇險救援的有償搜救制度。但為何還有人前赴后繼、“頂風作案”?除了探險穿越者目無法紀、盲目自信,活動組織者本身有利可圖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罰到心疼、打到痛處。在法律法規范圍內,依法依規介入,頂格高壓處理,彰顯監管強度和法律威嚴,才能“捆”住一些人違法探險和私自穿越的腳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