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的中國“冰法”(望海樓)

哈爾濱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正在舉行,從精彩紛呈的賽場,到游客如織的冰雪大世界,熱力十足的冰天雪地吸引著全球目光。
亞冬會很熱鬧,“爾濱”很“熱辣”。過去“躲雪貓冬”,如今“借雪生金”。世界在感受“冬日仙境”的同時,也在探究中國發展冰雪經濟有何“冰法”?
“冰法”第一計:運籌帷幄、謀定后動。
早在申辦北京冬奧會之時,中國便提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以冬奧籌辦為契機,冰雪資源豐富的北方因地制宜、下出先手棋,南方地區則發力建設場館、精准落子。冰雪運動跨過山海關、邁過秦嶺淮河,實現全國覆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2024年11月,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兩年多之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27年,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從3億人參與到萬億級規模,中國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冰雪從“冷資源”向“熱經濟”跨越,冰雪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熱源”。
“冰法”第二計:賽事驅動、借力打力。
從北京冬奧會到哈爾濱亞冬會,重大賽事激活了冰雪經濟的一池春水。數據顯示,2024年11月至今年3月,將有9項國際冰雪賽事在北京舉行,“冰絲帶”“雪飛天”等冬奧場館既是國際賽事的舉辦地,也是冰雪愛好者滑冰玩雪的好去處,成為傳播冰雪文化、帶動冰雪消費的引擎。
靠著冰雪稟賦火熱出圈的哈爾濱,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打卡。亞冬會的舉行讓“爾濱熱”持續升溫,“跟著賽事去旅行”為冰雪旅游添火加油。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1215.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91.5億元。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評價,哈爾濱亞冬會是北京冬奧會遺產的延續,將為中國冬季運動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冰法”第三計:盤活資源、帶動產業。
走進哈爾濱,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北國邊塞風光、冰雪資源為當地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冰雪經濟為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提供了持續動力。
一年多來,中國各地的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等資源不斷盤活,天南地北的冰雪消費持續火熱。東北、新疆、內蒙古等冰雪資源豐富的地區用好冰雪優勢,在上海、廣東、湖北等南方地區,室內雪場和冰雪樂園成了熱門打卡地,雲南、貴州等地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名片”……數據顯示,2023—2024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3.85億人次,預計在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6300億元。
“冰雪+”帶動的不只是旅游,還有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理念。從國產滑雪板、冰鞋到造雪機、壓雪車,中國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的各類需求。與賽場上的中國運動員一樣,冰雪領域的“中國制造”也在逐步走上世界舞台。
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這是中國發展冰雪經濟的新實踐,也是給世界貢獻的寶貴經驗。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要在得法。用好“冰法”,子落盤活。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