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形之手護創新之花(人民時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前段時間,地方兩會密集召開,“新質生產力”“未來產業”“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走好科技創新之路,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發力,既通過市場機制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又強化政府作用,構建良好科技創新生態。向科技創新要動力,政府要扮演好三個角色。
先當“助產士”,匯聚資源“滴灌”科創新苗。
拿超精密測量儀器來說,研發門檻高,初期投入大,一度被國外企業壟斷。怎麼破局?在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當地政府組建概念驗証平台,設立耐心資本提供金融支持……依托豐厚的資源,一支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相關技術與儀器,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0到1的創新突破,需要有“第一桶金”,也需要“扶上馬,送一程”。從組建天使投資基金,到推出稅收獎補優惠政策,再到建立“揭榜挂帥”“創新積分制”等競爭制度……一些地方已經在靠改革的方法,破除觀念和制度藩籬,去發現並助力那些正在經歷“分娩”之痛的“科創母體”。
再當“陪跑人”,協調各方提供優質服務。
創新之路是孤獨的,有陪跑人,就能緩解無助的焦慮。重慶探索建立了技術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投資經理人、孵化器管理人4支陪跑人隊伍。政府為陪跑人搭建平台、保障待遇,陪跑人為創新者提供技術撮合、項目遴選、融資對接等專業服務。2024年,重慶高新區陪跑人隊伍帶動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5億元、同比增長2.1倍。
“陪跑”不只是陪伴,還意味著組織、協調和引導。現代產業通常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條。無論是制造新能源汽車,還是生產國產大飛機,背后都涉及成百上千家供應鏈企業。提升創新效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單打獨斗顯然不行,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上,政府大有作為。
還要當“護航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市場是創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市場要更高效,政府必須更有為。得益於浙江寧波海曙區開通的快速預審綠色通道,一家企業發明的用於新能源汽車的防輻射腳墊,專利申請從提交文本到最終獲批用時僅50天。企業抓住時機,迅速推出產品,訂單接踵而至。
“護航”,守護的是創新成果中凝聚的心血、智慧和勇氣。要想創新主體不斷壯大、創新意願不斷增強、創新舉措不斷涌現,就必須讓創新成果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明確規則,加強監管,更明晰更高效地為創新“賦權”“確權”,必能讓企業家心無旁騖、著眼長遠,讓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創新是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勢能。扮演好三個角色,政策更精准些、機制更靈活些、服務更高效些,定能讓創新動能澎湃起來、彌漫開來,一路生花。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