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越暢 市場越旺(縱橫)
不久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發布,對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融入和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了方向性、框架性指導和階段性工作要求。
和頂層設計呼應的,是重慶市潼南區韓先生的一次經歷。一個月前,韓先生與四川省遂寧市的朋友開展合作,計劃將企業從潼南區遷到遂寧市。過去,他至少要往返三次才能完成遷移。如今,通過川渝“雲遷移”,他隻需提交一次申請就能完成。這是川渝攜手探索區域市場一體化的縮影,也是兩地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生動實踐。
川渝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受益者,也是積極的建設者。2024年以來,川渝協同打破區域市場壁壘,17條經驗做法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2024年前三季度,川渝兩省市經營主體總量超過1290萬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可見,梗阻越少,要素流動越暢通,經營主體舞台就越大,經濟活力就越強。
現實中,仍然存在個別地方要求企業獲得政府扶持資金后不得遷離、項目招投標優先選擇本地企業、政府採購優先使用本地產品和服務等現象。這些人為制造的“政策窪地”,看似是對本地的保護,實則是在擾亂市場秩序,有礙要素流動,有違公平競爭,容易導致資源浪費,形成“內卷式”競爭。
怎麼破題?“不得”二字,在《指引》中被提及17次。對企業遷離,《指引》規定,不得通過增設審批條件、暫停辦理流程、故意拖延辦理、違規開展檢查等為經營主體跨區域經營或遷移設置障礙﹔對招投標,《指引》明確,不得違法限定投標人所在地、組織形式、所有制形式,或者設定其他不合理的條件以排斥、限制經營者參與投標採購活動﹔對政府採購,《指引》指出,不得在招標投標和政府採購中違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零部件、原產地、供應商……
這些禁止性規定,是《指引》針對現實堵點、企業痛點開出的“藥方”,標注的底線紅線。紅線越清晰、底線越明確,市場競爭就越充分,營商環境就越公平。
市場,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既能暢通要素資源流動、釋放市場規模效應,又能創造引領需求、提升消費水平。市場之“大”不是抽象的概念,意味著更豐富的商品選擇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每一個人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利好。
(摘編自《重慶日報》,原題為《守住“不得”才能做大市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