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從“兩難”到“雙贏”,為群眾搭起就業橋梁
調查群眾的就業意願、匯總企業招工信息,每天為群眾安排合適的就業崗位、統一組織集合和崗前培訓……雲南楚雄永仁縣“幸福裡”專屬社區專業、細致的就業服務贏得當地群眾廣泛好評。
過去,永仁縣林果種植企業常面臨階段性、季節性的招工難題,周邊城鎮務工人員卻因信息不對稱問題找不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當地一度出現“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尷尬局面。聚焦如此困境,永仁縣組建的“幸福裡”專屬對接社區,既對接企業招聘方,又服務當地求職者,為“招求”兩端搭建起就業的橋梁,有效化“兩難”為“雙贏”,這是對傳統招工就業模式的一次創新突破。
事實上,不同崗位對用人的專業、技能、學歷、能力等要求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求職者個人能力和自身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面臨“招求”雙方的需求差異,並非搭建一個求職招聘平台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深挖細節,疏通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堵”點。浙江寧波制造業發達,但當地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有限,為彌補一線生產人才不足的問題,慈溪市人力社保部門聯合相關企業開展“絲路助學樂業工程”,並與多地具備相關專業的高校在學生助學、實習、就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從而實現助學扶貧、保障就業和助企引才“一舉三得”。從雙方的實際需求出發,打通壁壘,讓學生學有所用,企業助有所得,才能真正走通“招求”兩端暢通無阻的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廠、寫字樓、市場、街道……就業崗位存在於社會上的各個角落,但每個小崗位,都是老百姓的大生活。疏解“招求兩難”問題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長期跟進、細致落地、全面統籌的大工程。近年來,各地有關部門都在不斷探索服務就業的新模式。比如,上海市推行“大數據+鐵腳板”的工作模式,線上提供求職招聘等“一攬子”服務,線下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提供就業需求排摸、就業崗位籌集、就業供需匹配、就業能力提升、就業援助幫扶、創業指導服務6項核心服務功能﹔永仁縣成立工作專班,由人社部門牽頭,協調財政、教育、民政等部門,將閑置的校舍、敬老院、辦公樓等國有資產,改造提升為務工人員專屬的具有食堂、宿舍、洗衣房的“幸福裡”社區,還為務工者統一購買工傷保險,並開辦農民大講堂,組織各種培訓……按需幫助“招求”雙方匹配到合適的崗位,統籌資源並進行持續性的就業公共服務,才能讓求職者不僅找得到工作,還能工作得長久、滿意。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建設,一頭連著百姓冷暖。期待更多地方從“招求”雙方實際需求入手,搭建就業服務橋梁、提升就業服務水平,賦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