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讓博物館在鄉村拔節生長(金台隨筆)

何 娟
2024年06月19日06: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鄉間的茶博物館品茶是種什麼體驗?浙江紹興,日鑄嶺下,越茶博物館坐落於茶園間。賞著美景、看著展覽,茶香更添幾分田園味、文化味。

  近年來,“博物館熱”從城市延伸到鄉間,各式各樣的鄉村博物館逐漸增多。有別於大眾對博物館“高大上”的印象,這些從廣袤大地上生長出來的博物館,大多走小而專的路線,民間工藝、器物等皆可成展。比如,浙江湖州長興縣的岕裡婚慶博物館由一座百年老宅改建,定格著當地的傳統婚俗﹔在山東鄉憶民俗文化博物館,從縫紉的針線,到五六米長的板車,各類藏品立體展示農耕文化的發展脈絡。展品未必是稀世珍品,不少展館還脫胎於宗祠、民居等,主題多元、形態各異、規模不一,各具特色的鄉村博物館日益成為鄉間一處處亮麗景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這為鄉村博物館提供了豐厚素材。或鉤沉名人史跡,或保存村史民俗,或聚焦非遺傳承,或展現民族文化,一個個鄉村博物館依村而生、因勢而建,將散落田間地頭、農戶鄉舍的鄉土印記集納整合,形成工匠技藝的民族表達、國家歷史的微觀呈現。從中,人們不一定能一覽千年,卻一定能咂摸出鄉土味道、觸摸到文化歷史肌理。在此過程中,精選展品、做好陳設,讓老物件“開口說話”,凸顯其中的文化因子、精神基因,是讓鄉村博物館區別於“舊物儲藏室”的關鍵所在,也是以文化人的關鍵所在。挖掘好鄉土文化這個資源寶庫,是鄉村博物館的優勢所在、使命所系。正因此,2021年,國家文物局在浙江、吉林、山東啟動了鄉村博物館建設試點工作,以探索更多可行路徑。

  鄉村博物館講述鄉史鄉風鄉情,與生於斯、長於斯的鄉民有著天然的貼近性。“看到這些老物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先人創造的榮光,深受鼓舞。”參觀鄉村博物館,不少人有這樣的感受。鄉村博物館正連同農家書屋、文化禮堂等一道,構成群眾家門口的“文化糧倉”、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建好鄉村博物館,切忌為建而建、一哄而上,而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致力於讓村民看得懂、有共鳴、受觸動。同時,在博物館建設過程中,也要注重當地群眾的參與。由此,才能在延續鄉村文脈、留存鄉愁記憶、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實實在在地涵養鄉風文明、助力文化振興、增進文化自信。

  博物館在鄉村拔節生長,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比如,人力財力不足等。為此,有的鄉村博物館在活態利用上做文章,有的融合多元業態。浙江溫州永嘉縣甌窯小鎮,甌憶文化博物館全方位展陳甌窯歷史、制瓷技藝,同時開設非遺體驗區、開發研學項目,吸引不少人體驗打卡,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從多地實踐來看,主動融入鄉村全面振興,與鄉村旅游等產業聯動,不僅有助於激活博物館自我造血能力,更好實現“富腦袋”和“富口袋”的統一,也有助於將各地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鄉土文化走得更遠、傳得更廣。

  聚焦農業、農村、農民,串聯過去、現在、未來,作為博物館體系向鄉村的延伸,鄉村博物館是鄉風民情的重要載體,是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期待更多特色化、精品化鄉村博物館涌現出來,共繪更加精彩的鄉土中國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9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