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運輸結構 降低隱性成本(人民時評)
——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探討如何進一步打通物流運轉、專利轉化、人才流動等方面存在的卡點堵點,暢通市場循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編 者
既著眼全局,又因地制宜,推動資源、信息、服務和標准等無縫銜接,促進各個環節高效運轉,才能加快實現貨暢其流的美好願景
“嗚——”今年5月,汽笛聲中,一列載有摩托車零配件的列車從重慶團結村站啟程,經浙江寧波舟山港出海,踏上前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旅程。
此次運輸採用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集裝箱甫一裝車,客戶便能拿到提單,運輸全程不落地,到港口后直接裝船出海,無需二次倒運換裝。相比傳統模式,運輸總耗時減少了將近一周,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先導性、基礎性產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關系消費,在市場經濟中地位凸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方能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穩步下降。數據顯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已從2014年的16.6%降至2023年的14.4%。但費用佔比與發達經濟體仍有一定差距。與此同時,我國幾乎各種運輸方式的噸公裡運價都比較低。
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行卻成本高,這就意味著破解循環堵點,必須握指成拳、下好一盤棋。發展多式聯運是重要突破口。據測算,我國多式聯運佔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降低物流總費用約0.9個百分點,節約的社會物流成本可達千億元。
多式聯運不是多種運輸方式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全程物流設計方案。隨著國際物流通道從過去單一海運通道變為“陸海並舉”,在更大范圍推動散貨改集裝箱運輸,具有重要意義。以河北一家公司為例,企業每月需要進口鐵礦石,以前貨物從接卸、查驗、通關到發運至工廠需要7天時間。山東青島港推行鐵礦石“船鐵直轉”作業模式后,將卸船作業線與鐵路裝車作業線進行直連,完成“查驗+取樣”后,進口礦產品無需落地即可直接裝火車發運,鐵礦石運抵工廠時間由7天縮短到2天,疏運效率極大提升,貨運總成本大幅下降。
既然是多式聯運,必然要多方形成合力。十個指頭彈鋼琴,一本樂譜,十指聯動。樹立大局意識、整體觀念,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問題所在,方能更好發揮不同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瞄准外貿促穩提質,寧波舟山港創新應用全程提單模式,實現了貨主一次性委托船公司完成“鐵路+海運”全程運輸,助力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創新高﹔全力服務雙循環,江蘇成立了多式聯運發展聯盟,上下游要素流通、標准協同,讓每個經營主體都能從產業鏈效率提升中獲益,下一步還將建立海外攬貨體系……既著眼全局,又因地制宜,推動資源、信息、服務和標准等無縫銜接,促進各個環節高效運轉,才能加快實現貨暢其流的美好願景。
多式聯運涉及部門多、需協調環節多,一處受阻,就可能使其優勢大打折扣。因此,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尤為重要。比如,交通運輸部今年將進一步清理、精簡交通運輸領域各項涉企收費,規范鐵路、機場、園區等環節服務性收費﹔湖北對符合條件的多式聯運企業進行獎補,還推出多式聯運海關通關等一系列新政策。“看得見的手”不缺位、不越位,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有助於從更深層次促進物流行業提質降本增效。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近年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多式聯運等流通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但流通體系仍存在信息難共享、規則不銜接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秉持系統思維,不斷優化運輸結構,打破制度壁壘,定能加快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