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關於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中國銀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2024年06月18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之大者’,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探索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的認識,不斷推進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必須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准確理解把握、堅決貫徹落實,錨定打造強大的金融機構目標,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始終堅持方向和立場的高度統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最本質的特征,是我國金融發展最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從政治上看業務,堅決破除“例外論”“特殊論”“精英論”等錯誤思想。要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政治要件來辦,建立起傳達學習、研究部署、推動落實、成效檢驗的工作閉環。必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樹牢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牢牢站穩人民立場。我們黨領導的金融事業,歸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站在人民的立場認識、分析和解決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聚焦產品和服務豐富度和觸達率、網點服務效率、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重點方向,統籌做好產品創新、流程優化和場景融合,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降本、提質”﹔積極開展穩崗擴崗專題活動,大力支持鄉村全面振興,落實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在提升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上求實效,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學把握守正和創新的辯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証統一。

  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要發揮中國銀行全球化獨特優勢和綜合化經營特色,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動適應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構建協同順暢、高效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為經營主體提供多層次多樣性的金融產品,強化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持續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金融動能。

  積極主動深化改革創新。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轉變。一方面,對標市場,提升競爭能力。在優化結構上精耕細作,打造“痛點切入+全方位業務跟進”的一攬子服務方案,為市場提供全周期、全鏈條、全覆蓋的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發揮數字化在支持精准營銷、管理決策、風險防控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深度挖潛,提升治理效能。提升組織架構適配性,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強化競爭力提升和長周期考核,引導全行既算經濟賬、更算政治賬,既算短期賬、又算長期賬。進一步推動落地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球一體化綜合服務模式,健全“一點接入、全球響應”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全球化綜合化服務的整體合力。

  強化境內和境外有效聯動的系統觀念。強化境內和境外機構有效協同,提高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動“硬聯通”和“軟聯通”相結合。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落地。助力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家區域合作,做優中資離岸債、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間參行等重點業務,參與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有效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良性循環。

  服務“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加大“穩外貿”金融支持力度,發揮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結算和外幣業務領先優勢,助力國內企業更好融入全球資金鏈、價值鏈和產業鏈。積極服務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等國家級重大展會,舉辦全球撮合對接活動,助力地方政府跨境招商引資。

  推動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壓緊壓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政治責任,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統籌防范境內外、表內外、傳統和非傳統風險,切實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既做到全面無死角,也避免簡單一刀切。一方面,全面掌握各地區、各條線、各領域的風險底數,提升風控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內控案防工作,實現全覆蓋、穿透式管理。另一方面,根據不同機構的外部環境、客戶基礎、管控能力,實施精細化管理和差異化定策。針對境外機構特殊環境,“一行一策”制定境外風險策略,有效管控制裁合規風險,增強風險管理精准性,真正做到既把風險管住,也避免把業務管死。

  既防控傳統風險,也關注非傳統風險。加大重點領域風險處置力度。堅持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開展風險全面和專項排查和分析研判,穩妥推進存量風險“出清”,嚴控增量風險。高度重視非傳統安全風險防范。加快推進核心銀行業務系統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強消費者保護、輿情、信訪、安全生產等領域問題隱患排查和整治,避免風險關聯傳染、疊加共振,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必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魂脈,扎實推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走深走實。

  完善制度機制,有力促進經營管理。加強專業性、系統性、持續性研究,系統謀劃文化建設,推動“五要五不”理念貫穿融入經營管理各方面,促進文化柔性和制度剛性相互融合,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經營觀、業績觀、風險觀。

  加強培育傳播,深化文化認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發揮好培根鑄魂作用。加強與各文化平台和載體深度合作,推動中華文化與當地文化的有機融合,當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金融使者,為講好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銀行將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10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