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政務服務如何“增值”(現場評論)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11

江 南
2024年06月07日06: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實,需要堅持先行先試,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政府發“券”,能頂啥用?在浙江杭州西湖區,一家科技公司AI事業部負責人張力群算了一筆賬:“今年一季度,公司‘買’算力花的28萬元,一半可以用政府發的‘券’來抵,算力成本降低50%。”

  這個“券”,叫“算力券”。沒領“券”之前,購買算力服務讓企業亦喜亦憂。喜的是,今年以來公司人工智能業務板塊發展迅速﹔憂的是,公司的算力資源缺口比較大,之前從市場上購買算力服務,遇到定價機制不透明、價格波動大等問題,經營成本壓力不小。恰逢西湖區開展“算力券”申報,這家公司獲得50%的算力補貼。“算力券”很快發到企業,助其擁有更加優質普惠的算力資源。

  通過發放“算力券”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是浙江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生動縮影。啥是政務增值服務?就是在基本政務服務便捷化的基礎上,政府為經營主體提供精准化、個性化衍生服務。類似“算力券”的探索,將政府涉企服務拓展到科創領域,受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歡迎。

  推動政務服務增值,必須處理好存量與增量的關系。著眼衍生領域、推動服務升級,前提是做好基本政務服務。同時,也應處理好個性與共性、點與面的關系。提供增值服務,既要精准“滴灌”,也要盡量拓展受益面、增加可感度,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實踐中,因地制宜落實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舉措,能夠激發利企便民實效。

  改革向何處發力?立足用戶視角,確立“用戶思維”,著重考慮企業和群眾的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變“有什麼,給什麼”為“要什麼,給什麼”。同時,聚焦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持續在提高服務便利度、可及性上下功夫,方能讓政策更有“體感溫度”。

  堅持系統集成,才能讓改革事半功倍。比如,作為加大算力普惠供給的一項創新舉措,“算力券”發揮了多重作用:幫助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推動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擴容和升級,進而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更好實現大算力孵化大模型、大模型帶動大產業、大產業促進大發展的良性循環。針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全鏈條上的短板和弱項,有效整合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產業平台等多元主體參與,就能拓展現代服務業的新空間,把市場“蛋糕”做得更大。

  改革創新也可借助科技賦能。例如,依靠數字技術,實現政策直達快享“新體驗”。近期,浙江依托數字化改革成果打造線上版的“政策計算器”,把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給企業,讓企業免申即享,相關服務更加智能精准。

  從優化營商環境的角度而言,推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一個有效抓手。面向未來,推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實,需要堅持先行先試,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相信,不懈探索、銳意創新,不斷找到破解難題的新辦法、新路徑,就能以更優質政務服務構筑高質量發展“強磁場”。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7日 05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