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評論員觀察)

——生態保護補償的實踐與思考④

孟繁哲
2024年06月06日06: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抓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以生態保護引領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更高層次的綠色發展、協調發展

  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做得更扎實,實現保護者和受益者互利共贏,就能更好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腹地,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格外醒目。雙玻組件實現板上雙面發電,可增加發電量5%至10%﹔板下種植灌木、牧草和藥材,沙地綠化率可達95%﹔板間先養雞后養羊,全面建成后可養殖2萬隻羊、3萬隻雞……向光要電、為沙固綠、以綠增收,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實現了沙漠增綠、企業增效、資源增值的良性循環。

  探索荒漠生態保護補償,推動黃色沙漠實現綠色發展,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為什麼可行?

  把防沙治沙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是一條重要經驗。通過土地流轉、農牧民入股、企業承包、專業合作組織經營等形式,積極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推動防沙治沙主體由國家和集體為主向全社會參與轉變﹔精准施策,給予企業多元化幫扶……當地著力構建沙漠治理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有效解決了生態治理“錢從哪裡來”“利從哪裡得”“如何可持續”的問題。這也說明,轉變生態保護地區的發展方式、提升其發展能力,對於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証統一的關系,抓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以生態保護引領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更高層次的綠色發展、協調發展。通過建立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生態保護地區和受益地區,流域上下游等不同區域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前者獲得經濟利益回報和發展機遇,后者享受到優質生態產品,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得以有效增進,客觀上能夠促進不同區域之間協調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以安徽黃山市為例,在浙江安徽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引導下,黃山市持續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實施茶園全域綠色防控,商品有機肥施用量較2012年提升10倍以上。成本高了,但隨之茶葉品質也大幅提升。2023年鮮葉抽樣歐盟達標率95.9%,比2020年提高23.2個百分點,優質農產品供給和效益明顯增加。浙皖努力實現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進入“4.0階段”的“新安江模式”向更廣范圍、更深內涵、更豐富的形式拓展。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做得更扎實,實現保護者和受益者互利共贏,就能更好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

  保護與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民生。上海青浦區、蘇州吳江區的交界線把元蕩湖分隔開來,過去治理水體存在標准不一等情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發布后,元蕩湖治理向共商、共建、共享轉變。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親……長三角正從“你是你、我是我”加速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協同護生態到協同優服務,以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為抓手,不斷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就能增強群眾的生態獲得感、發展幸福感。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進一步深化生態保護補償等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多措並舉、強化落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更多實效,必能讓萬裡山河煥新彩、美麗中國展新顏。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05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