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直播間不能成為二手衣服的“洗白間”

樊美琪
2024年05月26日08:4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些年,打著“品牌清倉”“商場撤櫃”“源頭工廠”等名號的“尾貨孤品”直播間進入人們的視野。用較低的價格就能淘到一件“好看又稀缺”的“孤品”衣服,此類商品一度火爆到讓觀眾“手慢無”的程度。

然而,許多消費者收到貨后卻發現,自己滿心歡喜購買的“尾貨孤品”衣服有的污漬明顯、有的氣味難聞、有的褶皺起球,甚至衣兜裡還有零錢、耳釘、瓜子殼等雜物。當這些直播間裡光鮮亮麗的“尾貨孤品”竟然變成有問題的二手貨,消費者的憤怒可想而知。

這種貨不對版,將舊衣服偽裝成新衣服銷售的行為涉嫌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然而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商家明知衣服是舊貨,卻通過模糊字眼來迷惑觀眾以牟取利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不僅危害了市場秩序,更是讓直播賣貨行業蒙羞。

尾貨與舊貨二者不能混為一談,直播間不能成為二手衣服的“洗白間”和“偽裝間”。盡管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於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有序推動舊衣物交易。但目前,二手服裝的界定、衛生防疫標准要求、交易等環節還沒有相關標准。對此,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落地相關標准,規范市場秩序,從源頭堵住二手衣物非法回收利用的“暗道”。

扭轉這樣的局面,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和懲治力度,讓心存僥幸的商家望而卻步。對於這種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的害群之馬,要堅決嚴厲打擊,唯有讓這些偷奸耍滑者付出沉重代價,才能維護好市場秩序,促進社會消費增長。

同時,直播銷售平台也要把好審核關,不僅要將那些被投訴過的商家賬號列入“黑名單”,還有必要對其他以此類名義直播銷售的商家賬號進行嚴格審核和抽查,對於標注為“孤品”或“剪標”的商品,平台應要求商家提供相關証明文件,如質量檢測報告、品牌授權書等,以確保商品的質量和來源合法。

嚴查商家的同時,更要關注背后的產業鏈。據媒體報道,此類“尾貨孤品”主要來源於一些舊衣回收廠,不僅存放環境臟亂差,且售賣前並不會做專門的清洗、消毒等衛生處理。這樣的衣服被巧妙偽裝后流入市場,一方面會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帶來危害﹔另一方面也會擾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對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無論名頭怎麼換、套路怎麼改,“尾貨孤品”變二手貨都難逃欺騙消費者,違法牟利的本質。隻有從源頭入手深挖利益鏈條,嚴格打擊違法違規商家,建立長效回收機制,才能標本兼治,鏟除“舊貨新賣”的土壤,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責編:趙春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