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先立后破,不能結構斷層(評論員觀察)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①

李浩燃
2024年05月20日06: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並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認真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掌握科學的方式方法,做到善於把握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把握工作關鍵、把握政策尺度。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促進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堅定信心、增強主動,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編  者  

  

  “吞”進一根線、“吐”出一件衣,“智慧紡織”成就全球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石頭化為薄絲,設備不斷升級,核心技術支撐全球最大玻纖生產基地。合眾新能源汽車落子,帶動產業鏈崛起,智能汽車產業總產值已突破250億元。

  在浙江嘉興桐鄉市,原來的桑蠶絲、化纖絲、玻纖絲、紡織服裝“三絲一紡”,與現在的智能汽車、智能計算、智能傳感和工業互聯網“三智一網”,齊頭並進,有立有破,編織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

  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先立后破”,這是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一系列問題的重要方法論。

  “立”在先開路,有基礎性、先導性,必須避免“未立先破”或“隻破不立”。

  騰籠換鳥,騰籠不能空籠。騰退化解舊動能,如果把傳統產業簡單丟棄,必然造成經濟結構斷層。“先立后破”要注意時度效,在新動能尚未形成、新模式並未確立之前,不宜操之過急地“破”。

  煤電穩定而不夠清潔,新能源清潔而不夠穩定,山西著力推動煤電和新能源一體化發展,有效提升電網穩定性和綠色化程度,推動兩個能源賽道互補互動、協調發展。實踐表明,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要謀定而動,遵循產業發展規律。

  “破”在后緊跟,打破舊束縛,才能給新動能騰出發展空間。

  在安徽合肥經開區,日立園區退出的724畝土地,引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龍訊半導體等龍頭企業落戶﹔合肥濟鋼日力的327畝低效用地,被海爾集團盤活,建設智能工廠和產城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以來經開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約31%。果斷淘汰落后產能和過時技術,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良好條件。

  隻立不破,舊弊未去,該立的最終也難以立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才能不斷促進新動能孕育壯大。

  立與破,對立統一,都是促進事物向前發展的動力。注重立與破的系統性和協同性,才能寫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如何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同科研”的收益決定財政資金支持額度,“團隊控股”讓研發團隊擁有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轉化收益權……理順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實驗室”與“生產線”更親密對接,推動“樣品”成為“產品”,江蘇省產研院成功轉化成果70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1200多家,服務企業超2萬家。

  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又避免“脫實向虛”?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培育新動能、新優勢,需要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同時也要依法將所有科技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健全相應機制,防止泡沫化、無序化。

  面對時代之問,每一次“立”,都是對前一次“破”的提升﹔每一次“破”,又為新的“立”創造空間。千方百計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定能推動經濟實現新躍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