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評論員觀察)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③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發展新質生產力,亦應如此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這是“穩”的戰略定力,更是“進”的戰略主動
從“阡陌農田”到“國際一流科學城”需要多久?上海張江科學城的答案是:30年起步!
歷經4次擴區,實現由園向城的蝶變﹔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主導產業,持續推動“固鏈補鏈強鏈”﹔產城融合厚積薄發,助力涌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成果……
大廈之成,非一日之功。一座科創之城的拔節生長,蘊含著“穩”與“進”的辯証法,折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關於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形成統一認識,並在積極推進中,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發展新質生產力,亦應如此。
“穩”是基本盤,也是生命線。“大方向要穩,方針政策要穩,戰略部署要穩,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才能夯實“新”的根基、積蓄“進”的勢能。
內蒙古鄂爾多斯發揮煤炭產業的底盤優勢,促進“由黑向綠”的升級,上演著“一克煤一束絲,一噸煤一匹布”的化工“魔術”﹔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建成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加速形成“風光氫儲車”全產業鏈。
夯實煤炭產業根基,將煤“吃干榨盡”,“穩”的基礎更為牢固﹔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進”的動能愈發澎湃。2023年,鄂爾多斯首次進入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
“進”是方向和動力。面對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堅持問題導向,找准“進”的切入口與發力點,才能鞏固“穩”的基礎,增添“穩”的成色。
今年3月,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吉林長春成功完成時速160公裡滿載運行試驗。
為何是長春?老工業城市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上有“家底”。因地制宜確定氫能產業發展路線,制定綠色能源發展行動綱領,聚焦制、用兩端協同發力,搭建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摸清底數、明確思路、找准發力點,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生機,擦亮“軌道客車之都”名片。
發展和安全,如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証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科學把握“穩”和“進”,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內在要求。
前不久,北京宣布今年6月起,自動駕駛示范區由目前的160平方公裡拓展至600平方公裡。確保“智慧的車”駛在“聰明的路”,事關汽車產業發展的下半場。發出《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制定《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夯實“安全底座”,無人駕駛產業才能駛入發展快車道。
當前,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引導“智能向善”?面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大勢,如何規避新業態“野蠻生長”?面對“脫鉤斷鏈”“筑牆設壘”,如何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這是“穩”的戰略定力,更是“進”的戰略主動。
新質生產力成勢處,高質量發展動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穩”和“進”的辯証法,統一於謀定后動、奮發進取的行動中。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2日 05 版)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