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三評“短視頻之困”之一:時間黑洞,弊端日顯

寒酥
2024年05月16日14:3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你有沒有想到,短視頻裡的“金融巨鱷”可能是假的!

近日,媒體記者獲悉,重慶市江津區公安局偵破的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的首犯張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張某通過拉攏所謂網紅主播,吸引快錢愛好者投資,實施集資詐騙犯罪,涉案金額高達3億余元。利用短視頻博主影響力實施非法集資犯罪活動,屬於當下新型的投資詐騙手法。

不可否認,短視頻已成為當下人們交流溝通、內容消費、商業經營的重要平台。但與此同時,短視頻發展的短板也日益凸顯,令人擔憂。短視頻內容創作同質化嚴重,版權保護缺位,低俗內容和創意抄襲大行其道﹔短視頻沉迷從早期的年輕化延伸至“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成為“時間黑洞”的代名詞﹔短視頻造假等違規違法亂象頻發,沖擊公序良俗,影響社會穩定。這些消極負面影響最終要社會和受眾埋單,是時候正視短視頻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了。

低快樂高傷害,短視頻已成“殺時間”利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151分鐘。刷視頻猛烈吞噬我們的時間,會讓人忽視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導致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讓人陷入“信息繭房”,過度依賴虛擬世界,隻看“偏好”內容,逐漸失去對豐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視頻的表演性看似引人入勝,實則效果邊際遞減,無需費腦的快樂要靠不斷加強刺激強度或延長時間來維持,於不覺間消磨人的專注力、創造力,會使個人的思維變得淺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獨,沉迷短視頻損害心理健康。與其他上癮現象類似,數碼成癮者也表現出不使用時焦躁不安、與家人朋友疏離、人際關系沖突等種種病態現象。沉迷於短視頻中的喜怒哀樂,如同追逐夢幻泡影,指尖余溫尚存,幸福已一觸即散。短視頻中普遍使用的美化和濾鏡效果,侵蝕人們的審美觀念﹔長時間高頻次的廣告洗腦,削弱人們理性消費的定力﹔魚龍混雜的生態、良莠不齊的內容、泛娛樂化的傾向,聯手沖擊著人們對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潛在危害尤其不容忽視。

熱經濟冷思考,短視頻不能隻“叫座”不“叫好”。從記錄生活、才藝展示,到經驗分享、情緒表達,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說,短視頻生動呈現著世界的千姿百態,也折射出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這也導致各方資本加速投向短視頻行業,各個平台為了搶用戶可謂是“手段”盡出。但細看不難發現,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視頻都如出一轍,並無太多創新。隻要能獲取流量,價值觀、道德感往往被忽視。短視頻賽道之爭,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的共享單車之戰,資本一擁而上,資源嚴重浪費﹔資本一哄而散,留下遍地雞毛。

2023年,短視頻上傳用戶超過7.5億戶﹔年度新增互聯網視頻節目11291.87萬小時,短視頻54746.26萬小時﹔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其他收入4282.52億元……未來,短視頻和直播形態還將加速融入每個人的數字生活、職業與工作、商業與產業。相關部門應加快健全法規制度的步伐,對短視頻行業進一步規范管理和監督。

(責編:仝宗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