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情緒經濟消費,買賣雙方的雙向奔赴

顧理平
2024年04月17日17:38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一段時間來,一種新型虛擬商品,正在年輕人中悄然熱銷。為自己不夠聰明而煩惱?網上有“愛因斯坦的腦子”供應,每份0.1-1元不等,銷售時商家會貼心提醒你下單后秒發,可以坐等自己變聰明﹔失戀后痛苦不堪又無人言說,可以下單“失戀陪伴”,很快可以收獲陌生人的貼心安慰開導……至於借助“樹洞”傾訴自己郁悶情緒或通過“夸夸部落”收獲滿屏贊譽,更成了許多年輕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一方敢賣,一方敢買,成為一種彼此默契的雙向奔赴。

這種被稱為“情緒經濟”的新經濟現象,其實反映著年輕一代,尤其是“Z世代”年輕人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產生的特定心理困惑及求解選擇。隨著數字技術的迭代進展,人際交往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數字時代的社會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個體之間的簡單互動,數字化生存成為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生活日常。“陌生的熟人”開始在人際交往中大量出現。遠隔千裡萬裡、素未謀面的網友,可以成為彼此傾訴的對象。年輕人這種習經為常的網絡社交方式,成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敗、沮喪時尋求情緒經濟撫慰的技術和社會背景。

人的社會性特征要求在彼此交往和心靈溝通中,尋獲生存的意義。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在數字生存狀態中,人們表面上似乎在一起,但彼此卻處於封閉的空間中,內心處於相互隔離的狀態,失去了線下的親密感。這是網絡社交中人們精神情感世界呈現出的獨特景觀,也是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社會化生存困境的重要表征。因此,尋求虛擬的情緒消費,符合當代年輕人一以貫之的線上消費模式。

年輕人的生存失意需要尋找精准匹配的情感護理。年輕一代面對的社會是一個加速社會,科技的加速和社會變遷的加速導致了個體生活步調的加速。這種快節奏的生活讓個體陷入難以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建立和尋找深層次的情感陪護,但卻又渴望獲得陪伴的情感支持。由此,掏出手機,搜索、購買虛擬情緒服務,不僅快速,而且可以精准地匹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個體無需再到線下單獨約時間和親友們傾訴,情緒在線上便可被精准吸納。

虛擬的情緒經濟消費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類型,除了可以幫助當今年輕人舒解內心困苦,獲得心理慰籍外,還可以防止現實消費可能產生的隱私泄露之困。隱私作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個人秘密”、與個人的尊嚴緊密相關。虛擬、陌生的“樹洞傾訴”“陌生者閑聊”等,可以讓失意者在被關懷和撫慰的同時,生活尊嚴得到保護。與此同時,也可以給陷於精神困頓中的年輕人以一種情緒助力。因此,我們應對其持有足夠的理解和寬容。

但情緒經濟消費的畢竟是一種虛擬商品,對其可能存在的消費陷阱,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對消費者而言,要防止頻繁購買虛擬商品隱入消費成癮的困局和輕信虛擬商品功能誤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對商家而言,防止假借情緒消費惡意斂財,杜絕以合法的情緒消費之名行非法之事。對社會治理者而言,應該確定情緒消費的合法邊界,引導消費者在遭遇心理困境時,更多尋求現實世界中親朋好友或者專業人士的幫助。

“無用之用”的情緒消費,可以為自己受創的心靈堡壘進行必要的修飾,也會在單調的生活中,增添他人無權剝奪的點滴快樂。但是,鮮花會枯萎,甜言蜜語會起膩,情緒消費的“賞味期限”相當短暫。抖落塵埃再次出發,重新理性地回歸意義的生活,才會擁有更多的生活意義。

(責編:趙春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