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彰顯中國高質量發展新成效(望海樓)
4月16日,中國經濟今年首季數據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296299億元,同比增長5.3%。今年一季度,中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開局良好。這份提氣的成績單,再次擊碎那些唱衰中國的雜音。
今年以來,西方一些人士又鼓噪起新一輪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他們或借個別數據波動之機片面渲染所謂“中國消費恢復乏力”“中國消費失去潛力”,或抹黑中國經濟走勢,臆造“中國崛起頂峰論”“中國經濟見頂論”。這些消極言論在事實面前不堪一擊,更阻礙不了中國堅定向前的發展腳步。
看宏觀指標,中國經濟回升顯實力。觀察一國經濟發展,宏觀數據是最直接的視角之一。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依舊不足、國內社會預期偏弱等多重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增長5.3%,這是實力的體現。橫向看,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縱向看,這一增速高於去年全年的5.2%,經濟總量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細分指標回升向好態勢同樣明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去年提升1.5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高盛研究部宏觀經濟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今年以來各項經濟數據總體好於預期,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看發展動能,中國經濟提質增活力。經濟回升靠什麼?靠持續增強的發展動能。當下中國,市場提質升級,產業向新而行,經濟正迸發出澎湃活力。從“爾濱”冰雪游火熱到國貨“潮品”推陳出新,再到智能家居、戶外裝備等產品成為消費“新寵”,新的消費增長點涌現,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復蘇,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7%、突破12萬億元,服務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7%。從需求到供給,新產業勢頭正勁。海上,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陸上,自主研制的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達速試跑﹔空中,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實現首飛。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塞爾丘克·喬拉克奧盧認為,中國經濟正走向更成熟的發展階段,隨著市場消費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生產力持續進步,中國將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
看未來形勢,中國經濟向好有潛力。2023年的中國GDP,相比2013年的翻了一番多,過去10年中國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展望未來,中國經濟潛力仍在。短期看,經濟先行指標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3月份升至50.8%。彭博新聞社網站刊文指出,在中國PMI創下1年來最高值后,投資者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看法變得更加樂觀﹔高盛、花旗近日分別上調今年中國經濟預期0.2和0.4個百分點。長遠看,中國發展新優勢加快形成,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美國《外交事務》雜志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說,所謂“中國見頂論”低估了中國經濟韌性,今后幾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繼續保持在1/3左右。
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中國經濟大船正乘風破浪,持續前行。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相關報道《中國經濟開局良好》見第三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