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推動更多專利“下書架、上貨架”

裘 勉
2024年04月01日08:4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產業化是專利的生命力所在。202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51.3%,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這是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企業發明專利的轉化運用效益在持續提高。

專利產業化率,體現了將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撐經濟發展的能力。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一直是專利產出和轉化的主體。數據顯示,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佔比重已超過七成,數量超過300萬件。進一步推進專利產業化、加快專利價值實現,同時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企業成長,是一項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要工作。

長期以來,專利數量的高增長率與專利產業化率低,形成明顯張力。如何喚醒“沉睡專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實中,一些專利成果轉化率偏低,與轉化動力不足、激勵欠缺、機制不暢等因素相關。專利成果的轉化過程中,“不願轉”的顧慮還未消除,“不會轉”的現象也較普遍。對高校、科研機構、有需求的企業而言,提高專利技術獲取、轉化、應用的效率與效益,不僅存在較大空間,而且是發展所需。

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推動專利產業化與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雙向奔赴”,勢在必行。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面向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採取“普惠服務+重點培育”相結合方式,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這既為專利成果實現產業化拓寬了空間,也能更好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與助力產業發展的雙贏。

要看到,實現專利產業化,不是讓科研成果盲目轉化、隨意落地,而要做到供需對接、精准匹配。這不僅需要進一步梳理、盤活好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存量專利,也需要動態掌握市場需求、企業需求。隻有做到精准精細精確,探索多樣化、差異化的轉化、推廣措施,優化成果轉化的管理模式,完善專利轉化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更好增強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專利產業化的水平和質量。

當然,專利成果能不能轉化成功,歸根結底取決於成果質量。尤為重要的是,要強化政策導向,以高質量專利成果促進專利產業化,積極引導創新主體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下功夫。數據顯示,企業開展的產學研合作中,針對關鍵技術或核心零部件的比例為56.1%。這充分表明,產學研合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高校、科研機構,還是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企業,都應利用好創新資源優勢,嚴把成果質量關,讓高質量的、有轉化應用前景的專利成果涌現出來,進而推動更多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未來,緊緊圍繞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的堵點難點,進行制度創新、靶向發力,切實解決專利轉化應用的源頭質量問題、主體動力問題、市場渠道問題,在提升專利質量、加強政策激勵的基礎上激發動力、激活市場,就能推動更多專利“下書架、上貨架”,更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孟哲、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