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自動續費的“彎彎繞”咋就關不了?

近日,“關閉自動續費仍被扣費”的話題登上熱搜。一網友在2023年9月開通了某網盤的季度會員,隨后立刻關閉了自動續費。可到了12月底,還是接到扣費68元的消息,被迫續上了下一季度的會員。記者了解到,自動續費涉及服務提供商、應用商店及支付平台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的取消通道不暢、扣費期限不統一是問題的根源之一。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自己在一些軟件和平台上關閉自動續費的糟心經歷。這些經歷,歸結起來主要呈現出三大問題:沒提醒、步驟多、關閉難。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軟件和平台為了搶佔用戶流量,大肆攻城略地,通常以“首月免費”“連續包月優惠”等噱頭,吸引消費者開通會員、開啟自動續費,暗地裡卻拿用戶當“傻白甜”,在續費環節和流程上“做手腳”“設陷阱”。在關閉自動續費的環節和流程上,有的軟件和平台,存在單獨的某一問題,有的則是“集大成者”。類似不透明、耍套路的行為,如今已越來越受到法律規制。而隨著此前“套娃”收費、會員取消難、“花錢還不免廣告”等問題的曝光,用戶也愈發追求服務品質,重視維護自身消費體驗和權益。
其實,對於開通和關閉自動續費,法律法規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工信部2023年初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部署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其中提出,採取自動續訂、自動續費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征得用戶同意,不得默認勾選、強制捆綁開通﹔服務期間提供便捷的隨時退訂方式和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取消途徑。2021年5月起施行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中,也更早提出自動續費需在續費日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在服務期間內,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
顯著、便捷、簡便、隨時取消或變更……法律法規白紙黑字,清楚明白,現實中又為何“左右為難”?或許,如記者採訪所述,這背后可能涉及相關軟件、平台、應用商店、支付平台等環節的取消通道不暢、扣費期限不統一。然而,考慮到如今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更迭出新,這很可能不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因此,接下來,除了要求各方首先強化自律,主動“對標”,相關部門還要不折不扣,加強執行和監管,鼓勵構建關閉自動續費的“傻瓜模式”。相信,各軟件、各平台隻要心中有用戶、舍得放下“小算盤”,有提升服務品質的長遠追求,讓自動續費的開通與取消簡單、簡便,也不是多麼困難登天的事。
良好的體驗,也是優質服務的一環。無論什麼場景中,互聯網帶給人的應當是便捷舒暢,而不是套路煩惱。執法監管和網絡市場各主體應以此次熱議“自動續費”為契機,果斷糾偏拆除各種“彎彎繞”,讓用戶擁有更舒心、更優質的網絡服務體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