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建好科技小院,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

趙春曉
2024年01月14日09:3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2016年開始,雲南大理州為保護洱海生態,投入了巨大資源以及人力物力,甚至採取了有機肥代替化肥、禁種大蒜等措施。然而幾年過去了,洱海水質的改善並不穩定,農民的收入還變少了。“古生村科技小院”,解決了這一“兩難”困境。

“古生村科技小院”,坐落在雲南大理,是以張福鎖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組建多學科導師指導團隊,帶領一大批青年學子,致力於保護洱海,推進鄉村振興。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說:“沒有科技小院的集群,我們的研究和洱海污染治理之間就是一道牆,“這道‘牆’使得我們的研究是研究,治理是治理”。然而“古生村科技小院”在保護環境、保護水質的同時,科學化地調整種植結構,採用更適宜地、提質增效地種植生產技術。做到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能夠同向而行。

對於“古生村科技小院”而言,最近的好消息不斷。特別是,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中,“古生村科技小院”更是在全國科技小院的比拼中榮獲一等獎。

2020年,科技小院首次引入賽事機制,通過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交流並推選以科技小院為載體和范式、深入農業農村一線的科技強農優秀案例,推動全國科技小院創新創業有成效,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服務以及技術、物資支撐。

一個院落,幾間農舍,不僅蘊藏著科技創新的巨大能量,更孕育著“三農”的美好未來。

15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和團隊在河北省曲周縣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一個個科技小院在全國許多鄉村安家落戶、遍地開花,科技扶貧的果實越結越多。科技小院師生們通過“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農業技術示范應用新模式,實現了農業生產從種到收、全程“保姆式”系統服務,幫助老百姓實現增產增收。

近年來,一些高校將學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探索科技小院學生培養模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科技小院的師生們,協力將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農民可用的田間技術,提升科技直接服務種田的能力﹔農戶通過接受農技培訓、參與科普活動、提升科學素質,真正成為當地的農業科技人才。

2024年是科技小院“誕生”的第15個年頭,全國已建立1048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份,涉及222種農產品,覆蓋農業行業中的59種產業體系。隨著加入院校和師生數量增加、產學研用成果凸顯,科技小院模式也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推介,已推廣到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科技小院服務模式也從最初幫扶一家一戶的1.0模式發展到如今通過科技賦能和人才支撐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的3.0模式。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小院”雖小,卻大有作為。深深扎根於農村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科技和人才,正是科技小院為農村帶來的寶貴財富,高校師生與廣大農民的力量匯聚,成為生生不息的鄉村人才振興源泉。

(責編:趙春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