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石山緣何變金山(現場評論)

王 博
2023年12月08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切從實際出發,向內深挖潛能、向外延展合作,立足特色資源、培育優勢產業

廣西馬山縣距離南寧市區有100多公裡。路途雖不算遠,但石山連綿,地勢陡峭,幾乎沒什麼整片的平地。望著一座座石頭山,記者在心裡犯嘀咕:這樣的自然條件,發展啥恐怕都不易。

真正走進馬山,看到的卻是別樣天地。指著石山,村民坦言“以前直犯愁,想的是怎麼把山打掉”。可是,正因為自然岩壁干淨、整潔,這裡很適合發展攀岩項目。經過合理適度開發,馬山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以賽事活動帶動產業延伸,馬山縣2022年接待旅游人數達401.95萬人次,旅游收入共計26.89億元,不少群眾因此富了口袋。

從“因山而困”到“因山而富”,馬山將峭壁林立的劣勢轉化成促進發展的優勢。這一嬗變,折射出廣西立足生態資源、推動體旅融合的積極成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鍛造長板,能夠激活發展的潛力,蓄積發展的實力和底氣。

把生態資源變為發展優勢,重在轉變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行走廣西,壯美山水如多彩畫卷,但有些地方會因為這特殊的地貌地質而發展不甚理想。究竟是被自然條件限制了,還是被思維定勢困住了?實現突圍發展,首在轉變思維方式。比如,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搞農耕、上大工業的開發難度不小。但就是這些石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景觀,卻是人無我有的文旅、文體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旅游、體育、林下經濟等,就能實現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民”的轉變。端好生態的“鐵飯碗”,放大優勢、順勢而為,不僅能讓群眾實實在在受益,也能不斷拓寬發展空間。

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貴在找准路徑。自然資源不是天然的發展資本,再好的資源不能很好地轉化利用,也是一種浪費。廣西探索“生態+體育”,把合適的運動項目與當地生態資源匹配起來,借體育推介旅游。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線路途經南寧、柳州、桂林等地,騎行者在路途中便可飽覽湖光山色﹔以籌辦和舉辦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為契機,南寧加大文體旅產品供給,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1.2億人次,旅游收入超1300億元。實踐表明,思路一變天地寬,以生態為基、以體育為媒,擦亮體旅融合的名片,形成產業支撐,有助於提升地區吸引力和經濟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立足本地實際,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是謀劃發展的重要方法論。每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長項,都應在發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以長項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蹚出發展新路子。科學把握自身競爭優勢,把特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需要在資源整合與開發方面下一番苦功。一切從實際出發,向內深挖潛能、向外延展合作,立足特色資源、培育優勢產業,才能釋放發展新活力。

“今年第一次來北海冬訓,希望下一次來這裡比賽”“希望多舉辦體育賽事”“每次出來比賽,都希望能在當地轉一轉”。採訪時,來自遼寧大連的小學生陳思杰、廣西北海潿洲島景區的工作人員、游泳運動員陳珺秋分別道出了自己的“希望”。當前,廣西正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做好體旅融合文章,推進高質量發展。立足眼前看未來、立足一域看整體,把握住自己的發展定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就能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拓寬發展新賽道。

(作者為本報總編室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8日 05 版)

(責編:袁勃、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