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確保全國文物普查數據真實准確、完整可信

孟 哲
2023年11月08日08:2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11月起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這是我國時隔16年再次啟動文物普查,此次文物普查也是我國在“十四五”期間最大規模的文物保護行動。

文物是中華文明的不朽見証。開展文物調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現狀,是文物保護、管理、研究及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開展過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每一次文物普查,不僅豐富了文物內涵,擴展了文物保護對象,完善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更是促進了文物事業跨越式發展。

保護文物要先摸清家底。此次普查范圍是我國境內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對已認定、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同時調查、認定、登記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一碑一刻、一磚一石都蘊含著歷史的沉澱,凝聚著先人的智慧,留存著千百年的文明。目前,我國有76萬多處不可移動的文物,含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數量多、分布廣、產權復雜。由於不可移動文物多處於露天或半露天環境,比起搶救性保護,摸清“家底”,辦好“身份証”,預防性保護“治未病”尤為重要。

堅持保護第一,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完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公布機制,規范認定標准和登記公布程序,健全名錄公布體系,建強文物保護隊伍等,既有利於建立全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大數據庫,為推進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加強文物空間管控、動態監測等工作提供依據,更是在普查中讓更多年輕人成為生力軍,以普查帶動人才培養,鍛造文物保護堅強隊伍。與此同時,普查的過程也是文物保護的宣傳、浸潤過程,可以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文物是歷史的見証,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然而,近年來,因發展經濟而致使文物遭受到永久性破壞的事例屢見不鮮。各地區要正確認識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特別是在一些景區開發中,更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老祖宗”留下的無價之寶,是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文物本身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各方需深懷敬畏之心,擔當歷史之責,通過此次普查,依法認定、登記並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全面落實保護第一,加強文物全面保護、系統保護、整體保護,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讓文物的光芒穿越歷史、照進現實、點亮未來。

文物保護永遠在路上。此次文物普查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參與部門多、涉及范圍廣、社會關注度高。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普查工作,讓今后的文物資源管理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為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責編:孟哲、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