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干部不敢擔當、不敢作為,怕多做多錯、追責問責。偉大夢想不是等來喊來的,隻有讓干部敢為善為、擔當作為成為主流,才能破難解困、干事成事,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從古至今,為官有為的名人事跡不勝枚舉,這既是職責所系,更是基本操守。然而在現實中,個別干部出現了不敢擔當、不願作為的消極心態,渾渾噩噩混日子,平平安安佔位子,遇到困難上推下卸,碰見難題畏首畏尾,隻想攬權不想擔責,隻想出彩不想出力,當起了“太平官”“逍遙官”,美其名曰“知足常樂”“淡泊明志”,既對不起崗位、對不起組織,又辜負了黨、辜負了群眾,更產生了不良的風氣影響。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一名合格的干部,首先要有“敢為”的信念。面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高質量發展難題,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以敢想敢干、奮勇爭先的勁頭,啃硬骨、打硬仗,挑大梁、立潮頭。當然,“敢為”不等於“亂為”,是深入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研判之后的科學決策,是敢於探索嘗試、勇於攻堅克難的斗爭精神,是一切為了群眾、不計個人得失的初心公心,而不是為了個人升遷的政績沖動、作秀表演。
組織敢於擔當,干部才能“敢為”。洗碗就有可能摔碗,干事就有可能出事。推動干部“敢為”蔚然成風,組織擔當應率先而行,堅定不移地為敢為善為者撐腰鼓勁,增強他們的勇氣和底氣。要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細化容錯標准、優化工作程序、健全協同機制,嚴肅處理誣告陷害,嚴厲整治打擊報復,及時開展澄清正名,寬容探索中的失誤錯誤,消除嘗試時的后顧之憂,保護那些一心為公、敢作敢為、敢闖敢試的優秀干部,以組織擔當促進干部擔當,讓干部“敢為”成為社會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