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嚴懲造謠傳謠賬號,守住指尖上的文明 

趙志疆
2023年10月25日15:2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期,一些網絡賬號編造傳播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等領域謠言信息,嚴重誤導群眾認知,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網信部門指導網站平台強化監測查証、開展排查整治,溯源關閉謠言首發賬號,累計處置違法違規賬號1781個。

      從相關部門發布的典型案例來看,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等領域謠言信息,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嘩眾取寵型。譬如“蘇錫常將設立經濟特區”“上海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國慶后老年人可半價購買火車票”……此類謠言信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利用公眾關注的話題鼓動唇舌,大肆制造謠言、騙取流量,以此來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

      危言聳聽型。不久前,一則“廣州地鐵遭受恐怖襲擊”的信息在網絡社交平台傳播。經公安機關查証,該信息系犯罪嫌疑人為炫耀其可通過計算機編程技術生成特定頁面的能力而編發的謠言,廣州轄區未收到任何相關警情,廣州地鐵運行正常。此類無中生有、危言聳聽的網絡謠言,不僅嚴重破壞網絡秩序,甚至會制造社會恐慌情緒,理應受到嚴厲打擊。

      移花接木型。有自媒體發布“中石油直播間說1升汽油是800毫升”的消息,並配有視頻號直播截圖,將相關話題推上熱搜。實際情況是,網傳圖片實為10月8日“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直播截圖,當天會議上並未談及油品計量話題。這也是一種網絡謠言的常見形式:對公開信息掐頭去尾斷章取義,甚至肆意涂抹,以此來混淆視聽、制造混亂。

      故弄玄虛型。有人煞有介事地發文稱“護照號EL開頭為失信人員”,有人故作神秘地表示“中國工程院將創辦大學”……此類網絡謠言,大多以所謂“消息靈通人士”的姿態出現,但實際上只是始作俑者捕風捉影后的一派胡言。倘若輕聽輕信,很容易墮入精心設計的流量圈套。

      招搖撞騙型。有不法分子偽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文公章,成立虛假的“自然科學基金試點社區”,欺詐誘導社會公眾參與投資,企圖行騙牟利。相比起其他網絡謠言,此類網絡謠言目的性更強、指向也更加明確——騙子花言巧語、無所不用其極,並不只是為了騙取關注和流量,更是為了趁機渾水摸魚、火中取栗,以非法手段攫取不義之財。

      依托於發達的社交網絡,信息發布越來越簡單迅捷,也越來越令人感到真偽難辨。紛繁蕪雜的網絡信息中,無良自媒體以博出位為能事,以“割韭菜”為樂事,四處散播蠱惑人心的謠言信息和有害信息。借助網絡擴音器效應的加持,往往在真相還沒有穿上鞋子的時候,謊言就已經跑遍了網絡世界。這既是對個人權益的粗暴傷害,更是對網絡生態的嚴重破壞。

      《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對制作發布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自媒體”,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台黑名單賬號數據庫並上報網信部門。從發布“自媒體管理13條”,到處置違法違規賬號,都在明白無誤地傳遞著一種信號——互聯網從來就不是肆意妄為的法外之地。

      對於普通網友來說,面對那些語出驚人的網絡信息,不妨多一分清醒和理智,不要輕易因盲從於情緒而放棄思考。對於網絡平台來說,互聯網業務已經進入內容至上的下半場,如何鏟除那些蠱惑人心的流量騙子,不僅檢驗著技術手段,同時也檢驗著責任與擔當。以更加專業的表現守住道德底線與法律紅線,才能守住指尖上的文明,以更加優質的產品贏得市場與未來。

(責編:趙春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