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鑄魂 奮進新征程 第三屆“人民紅”網評大賽參賽作品
融合,要以“和”力促“活”力

在萬物互聯、世界互通的當下,事物發展離不開廣泛融通和深度融合。融合,不僅是觀念的“溝通”到“融通”,也有人才的“遷入”到“融入”,不僅是文化的“交流”到“交融”,更有資源的“相加”到“相融”,但更需要探索的是,融出“融和”的路徑與思考、融出“融活”的質效與實效。
融合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所取得巨大成就、所探索的成功經驗,所標注的嶄新未來,無不生動構筑著在融合世界的進程中,從“跟跑者”變為“同行者”再到“領跑者”的迭代成長。
融觀念,要有“協和萬邦”的氣度。“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中華民族很早就涵養了深邃的“天下觀”,提倡“以天下觀天下”。從2013年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命運與共的合作抗疫,從連接起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到打通了土耳其的“中國走廊”,對接波蘭的“琥珀之路”,嵌進越南的“兩廊一圈”,再到融入沙特阿拉伯的“2030願景”...無處不是觀念融合、分歧彌合的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協和萬邦的中國實踐貢獻了世界期待的中國答案。
融人才,要有“和而不同”的格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才的融合使用中,文化修養、能力水平各異,過程中的情況也千差萬別,要善懷容人之量,寬容待人也是成全自己。“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同樣,團隊內部也需要容人之不足、容言之不當、容事之不妥,善用包容方能避免彼此“卸力”,從而互相“協力”,以五湖四海共謀一片海藍。
融文化,要有“和羹之美”的理念。文化是相沿不廢的精神寶藏,因多樣性、差異化才更有生動的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同美味的羹湯,有層次的味道之美,才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無論是中華民族作為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承,還是親仁善鄰的亞洲文明互鑒交輝,無論是遍及全世界162個國家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的孔子學院,還是主旋律紅色文化不斷“出圈”圈粉,都源於美美與共的深層認同和深沉的文化自信。
融資源,要有“和諧與共”的統籌。資源融合更需多方聯動,要強化互補互促,協同發展,實現雙方、乃至多方的共贏,從推動長三角經濟一體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活力迸發,從易地搬遷的扶貧調度,到能源結構的系統性優化...資源融通在於恢宏的視野才能高起點謀劃,高質量發展在於系統性的統籌推進,謀全局也謀一域,才能先手棋下的好,一盤棋下的活。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融合發展期待更多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以“和”力匯聚各方思考、以“和”力普惠各方關切,才能集“和”之力,匯聚融合偉力,共建景深、共圖長遠,成就開頂風船、走上坡路的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