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網評:術業有專攻,院士發聲當有邊界

鄭因
2023年09月07日16:2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通過、中國科學院黨組批准實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正式公布。《規范(試行)》新增“禁止行為”一章,為院士明確了行為“紅線”。“禁止院士公開發表與自身專業領域無關的學術意見”等條目引發網友熱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院士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廣大群眾對其寄予厚望。必須看到,院士是學術權威,也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界乃至社會的關注,對學術風氣和社會風尚都有很大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廣大院士應當珍惜這份榮譽、嚴於律己,積極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更好為自己的發聲負責。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隨著學術分工的不斷細化,學科向著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院士作為各自領域的頂尖專家,對學科發展深謀遠慮,對專業領域了若指掌。但這不意味著院士就是無事不知的“百科全書”。《規范(試行)》對院士發表意見作出明確規定,就是希望院士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專業特長,把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更好引領各自專業發展、人才成長,而不應把過多時間投入到非專業領域。

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對於院士而言,對於各領域事物保持自己的看法、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討論本無可厚非。但一些未經仔細審視的非專業言論,一旦公開發布,很可能造成不良學術影響、耽誤研究進程,甚至混淆視聽、誤人子弟。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流傳到社會上,有可能引發負面輿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此外,不當發聲也會損害院士稱號的學術性、榮譽性和純潔性,損害院士群體的良好聲譽與社會公信力。對相關行為明令禁止,是對院士群體的關心愛護,也有助於防微杜漸、防患未然,極具現實針對性。

《規范(試行)》在“總則”中進一步明確了院士的職責使命,並增加了“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等要求。這對廣大院士提出更高期許。院士不僅要在專業領域上高人一籌,也要在科學精神上行為世范。堅持實事求是,對非專業領域保持一份謙虛與敬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正是追求真理的表現。相關規定並非要求院士“緘口不言”,而是要明確有所言有所不言的界限。廣大院士應當加強自律,明確自己的長處與短板,以深厚的專業造詣、專業的學術見解帶動后學、引領青年。

學術者,天下之公器。響當當的榮譽更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社會各界之所以關心院士不當發聲問題,其中包含了對打著院士旗號參與商業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等行為的擔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大院士更應將頭頂光環作為肩頭責任,將所獲榮譽作為新的起點,保持科學家本色,恪守科學家本分,把科研工作融入國家發展、造福人民的偉大事業中去,不負國家的囑托與人民的期許。

(責編:燕帥、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