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農村改廁要經得起“回頭看”

湖南省桂東縣幾年前就實施了農村廁改工程,衛生廁所的普及率達到了92%,成績亮眼。但有漚江鎮村民反映,因為各種原因,一些化糞池至今並未投入使用。央視記者走訪發現,這裡的改廁問題五花八門:有的化糞池太高,有的管線不通,有的衛生間水停了半年沒人修,村民還要自己挑水沖……
用上了沖水馬桶,還得自己挑水去沖,如此咄咄怪事,不免令人費解——這樣的農村廁改工程,難道只是擺設嗎?就記者走訪的結果來看,能夠成為“擺設”,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因為管道不通、廁所未建等各種問題,有些所謂的“廁改”至今仍停留在紙面上,甚至連“擺設”都算不上。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出了專項的戰略部署。其中,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是一項重要內容。
為此,桂東縣所在的郴州市也出台了《加快推進“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三年“改建農村戶廁10.8萬戶,基本消滅傳統旱廁”的工作目標。然而時至今日,桂東縣的傳統旱廁不僅沒有消滅,就連配套的改水設施也存在問題。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有些至今仍無法正常使用的農村戶廁,竟然早就通過了相關部門的驗收,並且出現在統計數據中。那麼,這些濫竽充數的農村戶廁,到底是如何通過檢查驗收的?
據報道,桂東縣正在對全縣農村改廁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針對發現的“工作不細”“把關不嚴”“標准不一”的問題進行整改,計劃於8月底前整改到位。面對目前存在的各種亂象,整改是必要的,反思是必須的——到底是單純的“工作不細”“把關不嚴”“標准不一”,還是其中另有隱情?
為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央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各級各地也都將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農村廁改淪為“形象工程”,不僅意味著農民的利益受到傷害,同時也意味著大筆財政資金打了“水漂”。當地有村民反映,驗收只是“做一下表面工作”“都是他們先簽好的字”。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那恐怕就不僅僅是“工作不細”的問題了——是否存在騙取、套取國家財政補貼,或其他各類違法違紀問題,都應該順藤摸瓜、深究細查。
“廁所革命”已走向縱深,然而,農村戶廁改建要經得起“回頭看”,不能讓民生工程變得口惠而實不至,讓農民依然感覺束手無“廁”。由此暴露出的問題是,在推進農村廁改的過程中,有沒有廣泛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接受村民的監督?形象工程飽受詬病,其主要特征是“欺上不瞞下”:事關農民切身利益,農民最有發言權,而他們卻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反思此類事件,不僅應該通過責任追究使其不敢“欺上”,而且有必要暢通監督舉報機制,使其無法“瞞下”。唯其如此,才能杜絕各類欺世盜名的形象工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