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以精神火炬照亮科技強國之路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青蒿素是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一組以科學家為主題的海報上,寫滿了肺腑之言,是科學家們立志、立業的有力展現,也是中國科學事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天,正值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我們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最大的敬意。
時間指針撥回到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每年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為“點亮精神火炬”,旨在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團結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國情懷、勇於創新爭先,爭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匯聚引領發展、驅動復興的不竭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一直以來,從自力更生到自主創新,再到自立自強,在每個關鍵的歷史時期,無數科技工作者都在黨中央的部署謀劃下向上攀登、向前突破,實現了科技事業的跨越,書寫了恢弘的精神篇章。致敬各行各業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致敬並點亮心中的每一束光。
這束“愛國”的光,照亮了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1955年,錢學森放棄美國的地位、名譽和生活,突破重重困難,回到祖國,他說“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2009年,“大地之子”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為國鍛利器、叩開“地球門”,堅信“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時光交替,不變的是科學家的愛國情、報國志。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始終需要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接續奮斗。
這束“創新”的光,照亮了科技工作者的立業之根。科學探索永無止境,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這是科研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特質。“兩彈一星”,“中國天眼”,載人航天,量子計算機……一項項從無到有、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創新實力,也展現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底蘊。過去,我們的科學家敢為天下先,收獲了創新的自信和底氣﹔今天,我們更要勇闖“無人區”,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厚植自立自強的信念和勇氣。
這束“奉獻”的光,照亮了科技工作者的立德品格。科學是持之以恆的事業,科技工作者也需要淡泊明志、靜心篤行。倘若沒有“十年磨一劍”的鑽研,沒有“甘坐冷板凳”的堅韌,很難創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數十年來,我國許多科學家都是舍小家為國家、舍個體為集體,不畏困難、不慕虛榮,為科學事業孜孜求索,鑄就了一座座科技豐碑。“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今天,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更需要埋頭苦干、踔厲奮發,讓科技創新的薪火不息,點亮更多探索突破的心光。
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艱巨,既大有可為也能大有作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葆有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必能推動我國科技事業攀登新高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