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離不開適兒化改造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附近的“兒童友好公交專線”不僅與地鐵、有軌電車無縫銜接,發車時刻表還按照活動中心上下課時間排定,以最大程度匹配兒童出行﹔重慶火車北站南廣場的母嬰室不僅配備獨立空調系統,使室溫恆定在26度左右,還特意安裝暖光源和間接照明,以免光源直刺到嬰兒的眼睛引起不適﹔廣州市在建設兒童公園期間,邀請25名小朋友作“小小體驗官”來到施工現場與設計師們面對面交流,為建設方案提供他們的意見……人民城市為人民,兒童是城市的“小主人”,城市環境對兒童友好不友好,也是衡量人民生活美好不美好的一個重要方面。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發展是為了服務城市居民們的生活。兒童是城市主人的重要組成。建設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更應考慮兒童的成長需求。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專門部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范,到《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要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和兒童友好社區創建工作,再到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對兒童友好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對各類空間的適兒化改造等提出明確要求,打造城市兒童友好環境的制度設計和規范要求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兒童友好環境、兒童友好空間也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而生動呈現。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秉持“兒童友好”“兒童優先”理念,最直接的體現是城市發展在增量建設和存量改造提升中,如何站在兒童視角,以兒童需求為導向,更好服務於兒童成長﹔關涉的更廣大群體是兒童看護者,便利了兒童也就間接便利了他們身邊的成年人﹔背后折射的則是一個城市在踐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更細膩的人情關懷、更溫暖的管理溫度。為兒童的安全、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好堅實保障,既關乎家庭幸福,也連結國家未來。
建設和發展一座城市,是一件致力於長遠未來、澤被后世的宏大工程。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打造兒童友好空間、探索適兒化改造,讓兒童茁壯成長的環境融入城市的成長和發展之中,會在孩子們心裡悄悄種下一顆“換位思考、換個視角去觀察思考”的種子﹔在尚未生育的未來家長心裡種下一顆“全城全社會在共同呵護兒童成長”的種子﹔在目前尚未探索類似發展模式的地區種下一顆“觀察成效、學習借鑒”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將在各自土壤裡慢慢生根發芽,以溫暖延續溫暖,以美好報答美好,讓兒童友好環境的建設與適兒化改造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