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如何讓淤積在窗口的矛盾化於無形

向學笙
2022年01月28日17:1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辦事窗口雖小,卻關系人民群眾的利害得失,折射工作作風的好壞優劣。長時間以來,輿論對“很難辦”“不給辦”的現象深惡痛絕。對“跪式窗口”“奇葩窗口”的問題監督整改,推動窗口實現從“辦不成”到“想辦成”再到“能辦成”的轉變,成為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為的生動案例。

在群眾眼裡,窗口就是用來辦事的。如果合理訴求總得不到解決,心裡肯定有意見﹔一旦問題解決得慢、處理得久,心裡肯定有想法。隻不過,在實踐中也發現,窗口非常容易成為矛盾風口。一些辦事窗口“受理容易辦理難”,一些窗口工作人員“感到委屈,有苦難言”。有單位甚至專門為窗口人員設立“委屈獎”,條件是“遇辦事群眾態度蠻橫、語言粗暴、強制辦件等情形,仍能維護單位文明窗口形象﹔對受到群眾誤解,被群眾辱罵、推搡,堅持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堅持做到講法律、講政策、講道理”。

顯然,不能將“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板子都打在窗口工作人員身上。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政務服務模式在不少地方落地生根,窗口能受理的事情越來越多,群眾“最多跑一趟”的體驗持續優化。但事實上,窗口也不是萬能的,許多事情不是窗口人員“單槍匹馬”能夠解決的。比如,有的政策文件因時而變,一年裡連續變更多次,都有可能影響辦事效率﹔再如,有的部門間責任歸屬不明確,窗口隻有受理義務、沒有協調權限。有人總結說:“矛盾在窗口,症結在窗后”。當窗口“背后的因素”不被理解、不被體諒,結果往往就是人民群眾不滿意、工作人員受委屈,雪球越滾越大,繩結越纏越緊。

從事業發展的角度看,辦事窗口是體現政務服務能力的一道關口,也是衡量基層治理水平的一塊標尺。整治“難看的臉”“難聽的話”很有必要,改革“難懂的流程”“難辦的責任”也要跟上。透過一扇窗口,辦事群眾不僅能從細節中感受到工作人員的服務暖不暖,也能從環節裡覺察到政務水平高不高。倘若表面上勤勤懇懇、客客氣氣,實際上卻拖拖拉拉、躲躲藏藏,這既有違“放管服”改革的初衷,也不利於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凝聚。

由此而言,辦事窗口是一個作風問題,也是一個能力問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工作人員敷衍塞責的,就要整飭作風﹔是行政審批堵點難點的,就要改革制度﹔是部門分工協調不暢不合理的,就要明確權責。面對這些實際問題,一些地方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有的單位面向特殊人群開展綠色通道代辦、全流程幫代辦等上門服務﹔有的大廳專門設置多部門聯合坐班窗口,對復雜事項做到及時響應……歸根結底,群眾的情緒要理解,窗口的委屈也要包容。在作風上持續改進,在制度上深化改革,努力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就能讓淤積在窗口的矛盾化於無形。

(責編:趙靜、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