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直達機制”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直達機制”以普惠式、精准性的調控方式,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
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都迫切需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促進資金暢通、循環暢通、政令暢通
“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提出明確要求。不久前,國務院召開的部分地方政府負責人視頻座談會提出:“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選擇政策工具,探索出的經驗要繼續堅持,今年行之有效的直達機制等改革措施該堅持的要堅持。”經濟政策中的“直達機制”,本質上是宏觀調控的創新與完善,對促進中國經濟加快復蘇、爭取全年經濟發展好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年以來,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我國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提高了傳導效率,對沖了經濟下行風險。比如,在逆周期調節中引導市場利率下降,不再單純依靠傳統的降息、降准,而是通過對企業的貸款延期、信用支持等措施,進一步明確目標取向、直面市場主體,切實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再如,推動財政資金直達和減稅降費精准投放,截至10月底中央財政直達資金1.7萬億元已基本下達到位,地方實際支出1.198萬億元,有效增強了基層財力水平,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等工作。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直達機制”以普惠式、精准性的調控方式,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
就下一步工作而言,相關經驗亟待常態化、制度化堅持下去。一方面,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盡管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穩向好,但市場主體逆風前行的困難仍然不少,需要我們保持政策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做到科學預判、主動加力、打通堵點。另一方面,宏觀經濟政策傳導中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有利益格局的藩籬,有本位主義的掣肘,也有體制機制的不暢。“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的要求,具有強烈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我們不僅要根據市場主體需要和形勢變化適時優化政策,還要更多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在財稅金融等領域完善“直達機制”,進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暢通國內經濟循環同樣離不開“直達機制”。過去一段時間,經濟運行各環節中存在一些堵點、淤點、難點,資金脫實向虛現象抬頭,要素市場化配置與商品流通成本難降。從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到今年的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強要素保障、產銷對接,政策著力點都在通堵點、清淤點、破難點。接下來經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仍要牢牢抓住“暢通”二字下好先手棋、推動系統性變革。需要指出的是,“直達機制”不等於“直接買單”。紓困資金直達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創造力,“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是對政策傳導機制的自我革新與優化。建設高標准市場經濟體系,需要繼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並推動宏觀調控向宏觀經濟治理穩步提升。
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都迫切需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促進資金暢通、循環暢通、政令暢通。建立健全各領域“直達機制”,強化政策引導、改革創新,我們一定能共克時艱,在新發展階段開好頂風船、走穩上坡路,贏得中國經濟發展的光輝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