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馬蘇薇

2020年10月28日06: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這一重要文件,明確了新時代學校美育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強化了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對引導全社會重視美育的價值、營造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社會氛圍,具有重要示范帶動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把學校美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學校美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總體看,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有待加強的環節,學校美育在改革發展中表現出了三個不適應:學校美育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兩個百年目標還不相適應。因此,需要找准突破口和落腳點,力爭在課程教學、教師隊伍、條件改善、評價機制等方面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改革舉措。

  對此,《意見》確立了學校美育工作堅持三項原則:“堅持正確方向”——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堅持面向全體”——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

  如何上好美育課?首先要認清美育的目標。將美育等同於技能教育,認為美育可能增加學生負擔,都是對美育的嚴重誤解。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對於廣大學子來說,在專業美育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大合唱、集體舞、課本劇等藝術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體驗,還可拓寬視野﹔走進博物館、科技館、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僅能激發個體對歷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進一步追尋人生的價值與境界。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加強美育理應與加強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互融合起來。

  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學校美育課程建設是重點。《意見》緊緊抓住課程這一關鍵要素和環節,從學科融合、學段銜接、目標整合、教材貫通四個方面提出了實施構想,同時,圍繞學校美育教學,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改革舉措: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實踐活動、推進美育評價改革、促進高校藝術學科創新發展。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尤需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目前,學校美育已經實現從城市擴展到鄉村,從單一鑒賞轉為綜合實踐,從線下探索到線上共享,從校園走向家庭、社會等一系列巨大轉變。但也應看到,強化美育薄弱環節,需要學校及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供切實支持。

  美育絕不是“無用”,而有實實在在的“大用”。物理學家錢學森雅好書畫,園林學家、古建筑學家陳從周熱愛文學,農業學家袁隆平喜歡小提琴,他們在享受美的同時創造美,以杰出的綜合素養在各自領域斬獲殊榮。新時代新征程,呼喚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呼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當美育的種子播進每個幼小的心靈,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終將綻放於中華大地。

(責編:岳弘彬、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