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③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土地整治,荒土變良田

張  文
2020年10月22日05: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耕地肥力得以充分涵養,現代農業具備了發展條件

  

  鋪地膜、建水塘、修耕道……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處處可見土地整治、農耕繁忙的景象。根據土地整治扶貧方案,四川僅去年就投入10億元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在涼山州7個貧困縣建成高標准農田18.6萬畝,新增耕地2.31萬畝。曾經土地貧瘠的涼山,如今沃野千裡,生機勃發。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也是發展脫貧產業的重要資源。涼山州屬於高寒山區,田塊破碎、耕作條件差。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涼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如今,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工程,一批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的現代化高標准農田得以建成﹔通過育龍頭、建基地、創品牌,區域資源優勢和農業要素優勢正轉變為產業優勢。僅去年,涼山便建成現代農林產業園118個,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園區務工掙薪金、入股園區分股金等形式,帶動25919戶貧困戶脫貧。可以說,土地整治為涼山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底氣。

  荒土變良田,脫貧添門路。在布拖縣拖覺鎮石咀村,耕地因為碎石多、嚴重缺水、貧瘠難耕,隻能種洋芋、苦蕎,每畝地收入不足千元。實施土地整治后,清理了碎石,新建了灌溉渠道和機耕道,並使用農科院校研制的有機肥增強了肥力,全村3600畝荒地成為良田,並集中流轉建成藍莓示范基地。“家裡5畝土地到處是雜草碎石,以前隻能種蕎麥填飽肚子。整治后流轉給藍莓基地,每畝每年能收入租金600元,在基地務農每天還能掙100元。”透過村民吉火嫫成贊的賬本,土地整治帶動的脫貧效益一目了然。

  今年,四川出台新的方案,對土地整治轉向區域內“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的綜合整治,按照系統治理理念進行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採取綜合性的整治手段,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解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助推鄉村振興。

  實踐探索表明,土地整治正助力涼山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邁進。比如,越西縣四甘普鄉瓦支村過去因耕種難度大,處於半荒廢狀態土地有500畝,在整治后發展成蘋果產業園,已有游客陸續前來觀光體驗蘋果採摘,農旅結合正在悄然興起,相關農戶每戶每年收益1萬元以上。四川在省內開展“共享田園”建設,吸引城市居民以新村民或新農人的身份參與鄉村振興。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耕地肥力得以充分涵養,現代農業具備了發展條件,以此開發鄉村旅游、推進城鄉融合,讓農地裡結出“致富果”。

  鄉村振興,久久為功。確保農田“旱能澆、澇能排”,形成高產、穩產的農業格局,是促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生產的必由之路,也是穩固脫貧效果、夯實小康生活的重要方式。通過土地整治讓更多農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鄉村振興的大道必能越走越寬廣。

  (作者為本報四川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2日 05 版)

(責編:白宇、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