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新通信,智能生活加速到來

——生活新亮點折射“十三五”輝煌成就④

彭  飛
2020年10月19日05: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5G為代表的新的通信技術,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也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快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更多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方寸之間,萬物互聯。說起近年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變化,智能手機是一扇很好的觀察窗口。親朋好友通過手機視頻聊天,購物時掃一掃完成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刷手機直接進站,通過手機遙控家電、汽車……智能生活的背后,是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應用,折射出“十三五”時期通信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當前,人類已經叩響了數字化智能社會的大門。以5G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正帶來新的科技浪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建投資”。“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核心技術,構建現代化通信骨干網絡,提升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能力。“十三五”時期,從5G技術、量子通信、物聯網、衛星導航等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到移動支付、視頻電話、直播經濟等交互模式創新,再到提速降費、攜號轉網等釋放的政策紅利,一系列成果和有利條件極大促進了信息的傳遞與流動。截至9月下旬,我國建設開通5G基站超50萬個,5G用戶累計終端連接數超過1億。以5G為代表的新的通信技術,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也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速率更快、容量更大、時延更低的通信和網絡技術,不僅創造了規模空前的信息流、數據流,也重塑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到國與國之間舉行會談、共享疫情防控經驗,小到個人在線上課、遠程辦公、直播賣貨,都可以在網絡上乃至一部手機上完成。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到驚人的1039億GB。有機構預測,今年底,我國將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5G基站,同期5G用戶數量將佔到全球七成以上。5G,正在改變連接與溝通的方式。

  通信事業的全面進步,為欠發達地區夯實了數字化發展的基礎。廣大農村地區,依托5G建設,手機成為“新農具”,通過智慧耕作、直播帶貨跑出了脫貧攻堅“加速度”。從2015年開始,我國先后組織6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累計支持超過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通達和5萬個4G基站建設。截至今年6月,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不足70%提升到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到98%,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的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目標。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打通了小山村與外界的聯系,也為鄉親們打開了致富門路,更為貧困地區融入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浪潮創造了可能。

  加快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更多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智能工廠生產線上的傳感器,對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進行監測,並把信息反饋給制造機器人,有效降低了次品率﹔智慧碼頭上,攝像頭實時回傳高清作業畫面,工人無需爬上50多米高的司機室,遠程就能完成操作﹔汽車上的攝像頭、微型雷達,實時捕捉車輛周圍道路交通信息,並結合高精度地圖實現車輛自動駕駛……在通信技術的催化作用下,生產、運輸等環節的效率也隨之發生“質變”,進一步促進新的商業模式產生,帶動幾何倍數的投資和交易,為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進一步構建更加發達的通信網絡,促進通信技術與各個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無物不聯網”的智能生活必將加速到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9日 05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