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增強基層治理效能

端木青
2020年09月23日05: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加強社會治理,關鍵在創新。在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一套以黨建引領、全域發動、推進共治為特點的群眾工作機制,及時將基層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按門類納入管理清單,明確不同環節的責任主體和處理時限,為群眾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務。這一創新治理的成功實踐,具有啟發意義。

  良好的社會治理是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在當地不少社區,有一個開放式公共空間,居民可隨時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投遞到“心願籃”中,社區干部分門別類進行整理,組織相關部門人員與居民面對面共商解決方案,並通過建立“現場派單、部門承諾、聯合辦理、后續跟進”的辦事機制,確保把“關鍵小事”辦到實處。善於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不僅有助於化解基層治理的堵點難點,而且可以將干部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好辦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大量決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層。要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重點在基層群眾中開展協商。”比如,主題廣場建不建?怎麼建?建成什麼樣子?通過深入溝通、反復協商,當地最終把主題廣場建成了百姓滿意的樣子。可以說,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能畫出最大“同心圓”。從民主懇談會、民情通報會,到社區議事會、決策聽証會,廣開言路、博採眾智,既能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公信力,也為完善基層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過去,不少人“同在一樓不相識”﹔現在,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機制,讓鄰裡相見相識、相知相助。這說明,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積極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范圍和途徑,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讓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全面推進基層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有利於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助於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利益訴求更加多樣,風險挑戰交織疊加,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讓更多的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採取更加多元的方式實現社會治理,推動更加公平地享受社會治理成果,才能讓社會治理效能更加彰顯。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著力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增強社會治理預見性、精准性、高效性,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3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