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繪就更加壯美的豐收畫卷

朱  雋
2020年09月22日05: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克服不利影響,農業穩產、農民增收,離不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抗風險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國的糧食生產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明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換日益加速,從“積累量”向“提升質”的跨越漸入佳境

  

  又是一年秋分時,又是一個豐收節。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金秋時節,東北的大豆由青變黃,江南的稻穗愈發飽滿,華北的蘋果熟了,西北的牛羊壯了……大地用收獲來回饋農民一年辛苦的勞作,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億萬農民的臉上。金秋收獲時刻,我們再次迎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這個禮贊豐收的節日裡,和億萬農民一道共慶豐年,共享五谷豐登的美好。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豐收節裡談豐收,首先就要談糧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可喜的是,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七連豐”﹔早稻產量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秋糧播種面積增加,作物長勢良好。糧食連年豐收,農業根基穩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豐收節裡談豐收,深感今年的好收成來之不易。今年以來,我國的糧食生產連續經歷了干旱、“倒春寒”、病虫害、洪澇、台風等多個關口。克服不利影響,農業穩產、農民增收,離不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抗風險能力的全面提升。立足抗災奪豐收,我們邁過了一個又一個溝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挑戰。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國際農產品市場發生劇烈波動,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依然保持供給充裕、價格穩定,真正做到了“任憑風浪起,我有壓艙石”。牢牢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我們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時才能更加無懼,應對起來才能更加從容。

  連年豐收體現著糧食生產的政策支持體系越來越完善。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近年來,支持“三農”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政策供給不斷加強。農業補貼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農機購置補貼重點向糧食作物傾斜,對小麥、水稻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大豆實行生產者補貼,對產糧大縣實施獎勵政策。這不僅有力推動形成了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也大幅提升了我國糧食供給保障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豐收節裡談豐收,深感連年豐收離不開廣大種糧人的努力和奮斗,要向千千萬萬的農民致敬。在我國這樣一個農業文明源遠流長的農業大國裡,正是有了千千萬萬農民的辛勤耕耘,才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吃好飯,才創造了以佔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人口的奇跡。未來,要立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彰顯鄉村價值,增強農民的榮譽感、自豪感,全面匯聚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當前,農業快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我國的糧食生產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明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換日益加速,從“積累量”向“提升質”的跨越漸入佳境,這幅壯美的豐收畫卷越來越斑斕多彩,成色越來越足。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