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舌尖上的浪費,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在店面及外賣平台推出半份菜、小份菜,但由於未標明菜量多少、適宜幾人食用,有的店面雖然標出菜品克數,市民點菜也還是“一臉蒙”,加上每家店的分量存在差異,導致浪費現象仍時有發生。有市民提出,杜絕浪費的提醒做法很好,但希望更直觀、更精細一些。
節約提醒雖好,但不夠精細,也難免會讓消費者犯糊涂。節約提醒看似小事,但也關系到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且關乎餐飲浪費。以媒體報道的外賣平台為例,不同規格菜品均缺詳細介紹,也就會使消費者在下單時半份菜、小份菜是多少,一點不清楚。另外,平台上店裡展示的都是宣傳圖,而非實物圖,加大了顧客對菜量判斷的難度。“盲選”之后,就很容易出現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現象。
在節約提醒上更精准些,關鍵是餐飲企業做好精細功。從根本上而言,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節約點餐不浪費,並不難以實現。誠如前述,半份菜、250克菜到底有多少,餐飲企業不能隻靠數字或圖片提醒,可以結合消費者的消費實踐做輔助說明,消費者有了對比或更直觀的認識,也就可以避免過量點餐造成的浪費。
節約提醒上更精准,需要在半份菜、小份菜上有標准可循。據悉,9月7日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發布了《成都市餐飲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行為規范》,其中明確規定:餐飲服務單位在套餐標准上注明建議消費人數,並根據客人要求創新提供“半份菜”“小份菜”。這份“操作指南”就有利於規范行業行為。
節約提醒上更精准,也離不開媒體的力量。畢竟,餐飲企業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唯有消費者樂於消費,才能實現遏制餐飲浪費的目的。故此,應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促使公眾養成理性、節約點餐的習慣。同時,也應做好輿論監督,對一些商家靠小份菜、半份菜糊弄或坑害消費者的,也應敢於揭露,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餐飲企業需要慢慢規范服務內容。讓半份菜、小份菜深入人心,離不開合力而為。更為期許的是,對於小份菜的呈現形式,每個餐飲企業應當介紹得更詳細、直觀,對顧客有更多提醒。這不僅對於消費者利好,且有利於餐飲企業提升服務水平,贏得良好口碑,所以,餐飲企業就不應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