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職業技能培訓不容形式主義弄虛作假

蔣萌

2020年09月07日14:3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重要舉措。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基層組織讓社區工作人員“扮演”失業人員,一年參加兩三個質量不高的技能培訓,寶貴的政府補貼被浪費,好政策在執行中變味走樣。

如此亂象令群眾愕然更憤慨。這之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注水政績難辭其咎。無論是在崗“被失業”,還是湊數“拉人頭”,都是為了“趕在要求的時間之前完成工作指標”。這種所謂的“工作”,絲毫不會幫助失業人員或需要職業技能提升者“長本事”,不可能激發他們的自我“造血”能力,無助於他們找工作、增收入,反而涉嫌弄虛作假。

沒失業拿失業証,培訓走過場,考試“放水”……不該發生的問題實實在在發生,暴露出審核環節失守,規章制度被束之高閣,有關人員有恃無恐、心照不宣。這些行徑難掩失職瀆職、違規違紀,甚至還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違背了依法行政原則,辜負了培訓的良苦用心,基層部門的公信力難免受損。

去年12月,人社部、財政部專門發布通知,要求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工作,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

面對違規乃至造假,地方管理部門不可不察。有關培訓機構是否合規有資質、培訓人員是否符合相關條件、審核把關環節有無疏漏等,理當檢查復核。對於發現的問題,不能試圖掩蓋子,有關責任人必須接受應有懲處。同時,片面要求“多長時間培訓多少人次”,對培訓實效卻不考核,“重數字不重實際”亟待糾正。

讓好政策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離不開科學的、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實施策略。就本例而言,失業與需要轉崗培訓人員應納入大數據管理,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當共享數據,掌握有關人員信息,便於統籌決策。同時,要結合用人單位需求和失業人員雙向意願,制定培訓課程與計劃,努力提高培訓質量,促進學以致用。更應推進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等,確保職業技能培訓供需有效對接。對培訓的后續效果還要持續關注評估,及時調整並解決問題,確保財政補貼花到刀刃上。對弄虛作假的個人和機構,更當列入誠信黑名單,以儆效尤。

作為積極的就業政策中的重要一環,職業技能培訓切忌搞花架子,更不容弄虛作假。真正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穩就業、保就業才會水到渠成。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蔣萌、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