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中小學競賽釋放更多正能量
規范競賽活動管理,用好白名單制度,才能讓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復歸其位,幫助一株株新苗茁壯成長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等35項競賽列入其中。這也意味著,對於不在名單上的全國競賽,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均不得組織承辦。
中小學生需不需要競賽?答案是肯定的。組織競賽的初衷在於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跑道”,讓人才在你追我趕中冒出來。競賽可以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抓手,也有利於不拘一格選人才。但曾幾何時,各類名目的全國性競賽過多過濫。有的偏重經濟利益,巧立名目亂收費﹔有的與升學擇校相挂鉤,給學生和家長帶來負擔﹔有的成了指揮棒,導致超前學習、偏難怪題成風,干擾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此次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單,無疑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必將助力競賽回歸育人初衷。
據了解,該白名單將每年動態調整一次。去年白名單首次公布后,一些傳統“杯賽”應聲而倒,打著競賽旗號設置的各種輔導班被釜底抽薪。與此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著力使競賽與升學脫鉤,2018年起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同年,教育部《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將競賽與升學分離,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回應了家長的教育關切,也有助於學校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面向未來,應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落實,真正用好白名單制度。
用好這一制度,既要管在明處,也要防到暗處。目前,不少顯性加分已取消。按照規定,在競賽中產生的文件、証書、獎章顯著位置,要標注“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等字樣。但手握証書,無疑會增加入學擇校砝碼,對於評優評先、出國申請等都意味著“加分項”。從嚴監管,突出育人導向,才能避免隱形加分損害教育公平。
用好這一制度,既要管好結果,也要管住過程。據報道,個別競賽出現小學生家長過度參與等現象,使得科研項目蒙混過關,凸顯了賽事監管的缺位。與此同時,還須嚴防暗收費、亂收費。“零收費”是對白名單上所有競賽的要求,主辦方、承辦方不得向學生、學校收取成本費、工本費、活動費、報名費、食宿費和其他各種名目的費用。必須防止一些機構暗度陳倉,通過面向參賽者開展培訓或變相推銷資料等收取費用牟利。
規范競賽活動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常抓不懈。用好白名單制度,才能讓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復歸其位,幫助一株株新苗茁壯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7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