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姐姐們就該乘風破浪 女性價值不該被年齡定義

任桉

2020年06月24日08: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姐姐們就該乘風破浪 女性價值不該被年齡定義

  讓一群出道多年、已經積攢一定作品和名氣的30歲以上女明星同台競技,努力不被淘汰。最近火爆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策劃就讓觀眾來了興趣。這些演藝圈的“前輩”,還能好好坐著等待被挑選?

  畢竟,觀眾之前隻會看到20歲上下的青澀美少女齊刷刷參加選秀,難以想象姐姐們被嚴苛評價的模樣。有人調侃,粉絲給年輕妹妹們投票時會說“她們隻有我們這些粉絲了”,而《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選手正好反過來——“姐姐們除了粉絲,人生什麼都有了”。

  這檔綜藝節目播出后引發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存在已久的大眾心理:女性的年齡,似乎一直是整個社會無時無刻不在“介意”、評判或“審視”的元素。

  在演藝圈,女性群體的“年齡困惑”幾乎是“打到公屏上”的扎心存在,時不時就會被拿到台面上公開討論。無論是從業者,還是觀眾,好像早已默認,活躍在屏幕上的女藝人,必須是青春正好的少女,若是超過30歲了,最好也要盡力保持住“少女感”。

  潛在的年齡標尺,給女性從業者帶來愈發濃重的“年齡困惑”和“年齡焦慮”。選秀節目裡,如果女生年齡已經超過25歲,即使唱跳業務能力極佳,也很容易被批評“年紀太大了”。女性角色的選角年齡段越來越低,“黃金戲齡”隻有稍縱即逝的保質期。年齡一過,就立馬無戲可拍,或者角色可選空間非常狹窄。

  這種“年齡焦慮”有時候演變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哪怕有些女藝人依然在“20來歲”的青春范疇裡,都開始因為“略長了幾歲”,被無情忽視和淘汰。

  之前曾有媒體報道,一個1994年出生的女演員,試戲前會“特意扎上兩個馬尾辮,顯小”,結果當她來到試戲現場,看到背景板上貼滿了95后、00后女演員的照片。還有劇組直接告訴這個女演員,男主角選的都是97年、99年的,“你年紀大,搭不上,還是青澀、沒被消費過的女演員更合適”。

  演藝圈是社會意識的投影,在演藝圈之外,女性的“年齡焦慮”在其他行業和場景裡也隨處可見。

  不少行業的公司招聘員工時會直接劃定一條年齡線,隻想要或者優先要95后女生。一些讀了碩士、博士畢業出來找工作的女生,如果稍稍耽擱,就會因年齡問題拿不到自己心儀公司的offer。

  與此同時,一些已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職場女性,在她們三四十歲的年齡段,亦會被無情地“挑挑揀揀”。

  例如我的一個朋友,是典型的“職場女強人”,33歲,已婚未育。她前一陣子想換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結果投了兩個月簡歷都石沉大海。中途有公司的HR非常誠實地告訴她:“你的簡歷確實很優秀,但是我們公司要麼招聘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女孩子,要麼就想要有職場經驗的男生。”

  她十分無奈地抱怨:“原來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心血打造出來的個人競爭力,還是敵不過早早消失的‘年齡紅利’。一些公司根本不在乎女員工的業務能力,而隻關心她是否處於鮮活的青春年歲裡。”

  若全社會都以年齡去審視和挑選女性,去定義一個女人的社會價值、人生價值,去“淘汰”和“放棄”年紀漸長的女性群體,這無疑是很偏激和荒誕的思維。

  任何一個人,無論在家庭還是職場,其個人能力和價值隻有經歷了歲月的積澱,才能慢慢顯現。20歲的女生,優點是精力旺盛,思維新潮活潑,看待問題角度緊隨流行潮流﹔而30歲、40歲及以上的女性歷經生活的考驗,她們能以更穩定、成熟的價值觀看待問題,將珍貴的閱歷轉化為處理問題的能力。

  年齡增長,是每個人不可能阻擋的自然規律。一個心態健康的社會,尤其不該讓年齡成為女性群體求職時困惑和焦慮的來源。各行各業都應扭轉對女性的年齡偏見,對“變老”“不年輕”持以寬容,保障女性群體應得的公平機會和權益,肯定她們成長的價值。

  青春是一份美麗的回憶,而成長則是人身價值增值的過程。當妹妹們成了姐姐們,這樣的轉變應當是喜悅和滿足的,她們依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任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