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別讓“偶然發現”成為性侵兒童案的破案關鍵

彭 波

2020年06月19日08:1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重慶一位女醫生接診7歲女童時,發現其竟然患上了性病。醫生追問得知,女童疑似被爺爺性侵。6月17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稱,已按照法律程序立案偵查,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連夜趕赴重慶市開展相關調查,並於17日對犯罪嫌疑人楊某某採取強制措施。

又是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又是“偶然發現”!近年來,已有多起類似案件,要不是“偶然發現”“網友追問”,不敢想象性侵還會持續多久。性侵案件對涉案未成年人造成嚴重傷害,所遭受的身體和心理的創傷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恢復。這些案件一再警示我們,在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不僅需要司法機關的從嚴打擊,更需要社會各界攜手構建綜合預防保護體系,有效預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盡最大可能保護我們的孩子。

復盤這些案不難發現,很多都是因為偶然發現線索,案件才得以浮出水面。這也正是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與普通性侵案件最大的不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能力還不強,不少孩子遇受侵害后不敢、不願甚至不知道尋求幫助,這也導致一些未成年人多次被侵害,有的遭受侵害甚至持續幾年時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在司法實踐中,有一些案件甚至是因為網上傳言引起相關部門警覺,順藤摸瓜最終破案。此外,有些案件即使案發,由於時過境遷,給偵查取証、打擊犯罪帶來很大困難,有的甚至因為証據滅失,讓犯罪分子得以逃避應有懲罰。

預防難、發現難、取証難,這是司法機關辦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最大的瓶頸。來自最高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強奸未成年人犯罪12912人,同比增長39.33%﹔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同比增長56.12%﹔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同比增長45.31%。如此嚴峻的形勢向全社會、所有人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不受侵害?怎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犯罪的發生,盡早干預處理?

首先,要盡可能早地教給孩子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學校應當開辟專門課程,不僅要教會孩子們如何保護自己,更要教會他們在遭受不法侵害時,應當如何尋求幫助、向誰尋求保護。

其次,要嚴格審查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行業職業,充分發揮制度“防火牆”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入職查詢制度,通過政法機關建立的違法犯罪信息庫,查詢相關人員的違法犯罪信息,有效減少利用職業便利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把牢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入口關。

最后,要集中全社會的資源和能力,盡快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強制干預機制,大力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前不久,最高檢聯合國家監委、公安部、司法部等9部門聯合下發意見要求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明確各類組織、公職人員,以及教育、醫療、看護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從業人員,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拐賣等不法情形時,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這不僅有利於第一時間發現侵害未成年人線索,有效懲治違法犯罪,也能讓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司法救助等工作,維護其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

預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發生,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立即行動起來,凝聚各方面力量,構建源頭預防、及時發現、高效應急、依法懲處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加大懲治、預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力度,為廣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司法保護。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