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談:涵養生活文明習慣

2020年06月11日05: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個人的衛生健康、行為習慣,還是社會的文明意識、公共素養,一些好做法得到推廣。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分享日常生活裡的文明思考。

  ——編  者  

  

  合理佩戴口罩

  李成斌

  因為疫情,在人流密集區域戴口罩成了必然選擇。然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一些人也開始放鬆警惕。比如坐公交、去市場、逛超市,有人拿而不戴,有人戴在下頜……其實,口罩看似尋常,卻能抵御病毒、切斷感染,是慎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戴口罩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尊重他人。比如疫情防控期間與陌生人同乘電梯,即使戴著口罩,但遇到不戴口罩的也會有些擔心。從社會心理層面上說,公共場所正確佩戴口罩,既滿足了自己的安全需求,也在照顧別人的情感需求。

  當然,戴口罩也不能一概而論。在通風條件好、人口密度小的地方,沒有必要佩戴口罩﹔對呼吸困難、身體不適的人群,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實際上,防護是最主要的目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考量。合理佩戴口罩,讓自己少一分風險,也對他人多一分尊重,才能共同護佑生命安全。

  陪伴不再缺席

  梁偉新

  雖然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因為工作繁忙,很少能陪伴在父母身邊。這次疫情,不知不覺間,和父母的通話漸漸多了起來。其實,電話裡都是些不能再細碎的日常。他們叮囑我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我也告訴他們公司每天測溫消毒、錯峰就餐,讓他們放心。聊工作生活、聊防疫知識,電話兩端連接起血濃於水的親情。

  幾周之后,我決定搬回家與父母相伴。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我有了更多時間與父母相處。圍坐在飯桌上談天說地,電視機前分享生活見聞,一家人其樂融融。在周末的閑暇時光,我還教會了父母如何使用網絡購買生鮮果蔬和生活用品。

  如今,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的工作生活逐步恢復了以往的節奏,但回家陪伴家人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去景區游覽河山,去餐館品嘗美味,去公園散步遛彎……重要的是,不論多忙,一定不會再讓陪伴缺席。

  加強制度保障

  劉元通

  到一家銀行排隊辦業務,雖然地上標識了醒目的一米線,但有些人還是互相緊挨,防護效果打了折扣。不僅如此,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向好,一些好習慣、好做法,不少人也沒有堅持下去。

  好習慣要發揮持久效用,還要得到好制度的剛性保障。比如,近期公布的《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就對設置一米線等文明引導標識作出了明確規定,提供了政策依據。事實上,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推廣分餐公筷等,這些良好社會風尚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就要讓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動,用習慣啟發制度、用制度護航習慣,才能讓兩者互為前提、互相促進。

  從好做法到好習慣再到好制度,這是一套發展的邏輯,也是一道治理的命題。總結疫情防控期間守護健康的好做法,普及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好習慣,在征求民意基礎上及時研究出台好制度予以強化,就能有助於形成健康文明的行為規范,提高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和自我防護能力,從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文明持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責編:李楓、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