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奮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②
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口,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
越是困難挑戰加大,越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越要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綠色創新要動力
“露天煤礦還有多少?”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問道。在得到來自錫林郭勒的霍照良代表“還有一些”的回答后,總書記追問:“今后不再上了?”霍照良十分肯定地回答:“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了。”“留在那兒,子孫后代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贊許。一問一答間,思考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証法則,謀劃的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時時牽挂在習近平總書記心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赴浙江、陝西、山西考察,在繁花似錦的之江大地,要求“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在綠意盎然的三秦大地,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山巒疊翠的三晉大地,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中國經濟歷經“壓力測試”、綠色發展面臨考驗的關鍵時刻,這些重要指示起到了定盤星的作用,充分展現了黨和國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也要看到,今日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受疫情沖擊,生態發展和環保工作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們也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疫情防控期間,一家專注污廢水資源化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股價開盤漲幅達96.99%﹔脫貧攻堅戰中,柞水木耳、平利茶葉、大同黃花以“綠”生“金”,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五一”小長假,浙江安吉縣余村的客棧幾乎天天客滿……從資本市場、脫貧戰場、旅游現場幾個方面來看,綠色經濟釋放發展紅利,生態建設昭示美好未來。由此而言,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口,更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
越是困難挑戰加大,越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要看到,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隨意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這不僅會讓多年努力前功盡棄,而且可能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各級黨委和政府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與污染防治攻堅的關系,把握好快與慢、加與減、破與立、當下與長遠的辯証法,至關重要。綠色發展決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
越是困難挑戰加大,越要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綠色創新要動力。多年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立起“四梁八柱”,中央環保督察“咬住問題不放鬆”,政績考核不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總體部署和嚴格措施,為發展構筑起“綠色譜系”,為轉型積聚起“綠色動力”。放眼神州,貴州赤水的春筍、甘肅蘭州的百合、湖北秭歸的臍橙,綠色農產品更受歡迎﹔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綠色智能產品更受青睞﹔在集中60%以上5A和4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的中西部地區,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等綠色產業飛速崛起﹔人力、技術、資金等要素向低碳方向流動,數字經濟正在綠水青山間孕育……隻有推動農業經濟轉型,促進工業經濟提升,孕育三產新業態,才能讓綠水青山的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躍升。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們走向未來的依托。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筑牢生態文明之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才能建設美麗中國,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