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金台隨感:青春的姿態

王子瀟
2020年05月02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媽,第一批,總得有人上吧。”這是2020年1月7日,朱庭萱接到支援金銀潭醫院任務后,在電話裡勸母親時說的一句話。彼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人們對新冠病毒所知甚少。作為首批支援的年輕護士,家人的擔心可想而知。但身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名“90后”護士,朱庭萱沒有退縮,沒有逃避,堅定奔赴一線。用她的話說,我不能退縮,更不能當逃兵。護士這份職業告訴我,患者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這樣的故事,在這次防控疫情大考中,並不鮮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生劉中砥,得知醫院派隊馳援武漢時,毫不猶豫報了名,在前方重症病區,他最常說的話是“我年輕,讓我沖在前面”﹔民警燕佔飛,雨中值守武漢火神山醫院,即使吃飯,也注意觀察卡點周圍的情況,確保秩序井然﹔志願者鄭能量,大年初一驅車數百公裡,從長沙趕往武漢,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幫助運送醫療物資……他們用自己辛勞無私的付出,為武漢抗疫貢獻一份力。而他們,有著兩個鮮明的共性——都是正值青春的“90后”﹔都在祖國最需要處激揚青春力量,在危難關鍵時刻彰顯青年擔當。

  在一些人的印象裡,“90后”與“擔當”二字還難以畫等號。“他們還是孩子”“他們還太年輕”……這樣的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聽到。在現實生活裡,“80后”漸漸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甚至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與“80后”相比,“90后”似乎還略顯稚嫩。最年長的剛及而立,最幼的方才二十出頭,在前輩人眼中,仍是需要被照顧的年紀。

  然而,對於聽著流行音樂、伴隨互聯網長大的“90后”而言,人們眼中的“自我”和“個性”,只是這代人表面的標簽,那發自心底的濃濃愛國之情,那敢闖敢拼、不畏艱險的擔當精神,並不遜色於任何一代人。在關鍵時刻,他們一樣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涼山森林火災中,面對蔓延的烈火,24位“90后”消防戰士迎難而上、堅定逆行,用生命詮釋不辱使命、勇毅擔當的火熱青春﹔在荒涼山區、貧困村鎮,“90后”駐村干部奔忙於脫貧一線,為鄉親們脫貧出謀劃策﹔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4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裡,12000多名是“90后”,甚至很多是“95后”,他們披堅執銳,逆行出征,隻為救助更多患者,不負醫者使命……這些“90后”們用行動証明,自己是靠得住、頂得上、不懼風雨、勇挑重擔的青年一代,恰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所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不經現實砥礪,未受風雨洗禮,便難以收獲淬火成鋼、破繭成蝶的堅實成長。主動到艱苦的地方去,積極尋找磨礪自己的機會,在祖國需要的地方書寫壯麗青春,正成為當代青年的普遍共識。北大學生宋璽,剪掉長發穿戎裝,每天堅持高負荷訓練,作為唯一的女陸戰隊員加入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執行護航任務,展現當代巾幗的颯爽英姿﹔年輕小伙秦世冬,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廣西,主動申請到基層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入戶走訪調研、強化基層黨建,與村民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帶領鄉親成功走上致富路,摘掉貧困帽。在邊疆哨所、貧困山村、抗疫一線……“80后”“90后”,甚至“00后”,正以昂揚的姿態奔向火熱一線,如烈火試真金,努力鍛造自己。“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幾〇后’,而是‘努力后’‘奮斗后’,能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這是一位年輕黨員的錚錚話語,也是廣大中國青年的真實心聲。

  與其說青春是一種年齡階段,不如說青春是一種拼搏奮進、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對於奮斗不息、心懷使命的人來說,青春從未流逝。前不久一條鐘南山院士為袁隆平院士頒獎的視頻,引得無數人為之動容。人們稱他們為別樣“80后”和“90后”,稱他們為“醫食無憂”組合。這是因為,他們雖年事已高,但是為了群眾的生命健康、糧食安全,仍然辛勞奔波、奮斗不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鐘南山院士連夜奔赴武漢。84歲的他,依舊征戰一線,隻因有著心系百姓、救死扶傷的使命擔當,奔波的腳步留下執著向前的足跡,那是別樣“80后”的奮斗印記。袁隆平院士,鮐背之年自我調侃是“90后”,不僅依舊堅守在科研一線,更始終懷著“禾下乘涼、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我們一直在努力”。逐夢路上,永遠是青春的身影,這份一心為民、堅定拼搏的擔當精神,任時光流轉,也終不褪色。

  如果青春有模樣,那最美的模樣,當是勇於擔當、奮力向前的姿態。願這份青春的姿態,能伴你我到永遠。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2日 08 版)

(責編:王倩、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