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把握規律 崇尚科學
——凝聚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④
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
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
近段時間,中國科學技術館上線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覽“新的對決”,吸引了眾多網友點擊觀看。從解碼“看不見的敵人”,到講解如何層層筑牢防線,一場有知識含量更有力量的展覽,生動呈現了中國疫情防控以科學為武器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實踐。
疫情何以快速擴散?怎樣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令不少人產生了疑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並肩作戰。”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總要求中,科學防治是重要內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對決中,我們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
“這是一個需要事實而不是恐懼的時刻,是需要科學而不是謠言的時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談到疫情防控時這樣表示。要戰勝疫情,必須科學地防、科學地控、科學地治、科學地管。人們不會忘記,1月23日,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遏制病毒的擴散﹔從火神山醫院到雷神山醫院,我們以令世人驚嘆的速度建設專門醫院、改造方艙醫院,解決收治病人難題﹔我們充分動員社區力量,構筑起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我們普及防護知識、延長春節假期、安排錯峰復工復產,盡最大努力保護每一個人的安全……從控制傳染源、救治被感染者,到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我們把握傳染病防控規律,將科學精神、科學原則落實到疫情防控方方面面,迅速扭轉了疫情擴散蔓延的嚴峻局面,贏得國際社會的稱贊。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較量的最有力武器,是戰勝大災大疫的決定性力量。疫情發生后,一系列應急科研攻關迅速展開,一場科學防治之戰由此打響。從研究病毒來源和傳播特點,到制定優化臨床救治方案﹔從以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到率先研制出核酸檢測試劑﹔從一個多月內7次更新診療方案,到新冠疫苗開始進行臨床實驗﹔從科學分析疫情傳播規律及影響因素,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加強人員排查、監測……我們始終堅持向科學要方法、要答案,從而快速認識病毒發展的規律,讓一項項科研成果加速涌現,為快速診療、科學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科學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在戰疫時刻,我們不僅需要科學技術提供強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學精神涵養求真務實的態度。疫情期間,我們以一場場公開透明的新聞發布會,讓真實有效的信息及時抵達﹔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積極發聲,讓科學出場,用事實說話,分析疫情形勢,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鑒於各地疫情發展態勢不同,及時增強防控的針對性、科學性……客觀認識疫情、科學防治疫情,根據疫情形勢因時因勢進行調整,讓人們關切而不驚慌,相信而日益篤定。這背后是對科學精神的嚴格堅守,也是對人民生命負責的嚴謹態度。
疫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科學、思考科學,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把握規律、崇尚科學的意義。對個人而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涵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都離不開科學的助力。而對整個社會而言,衛生系統更健全,醫療事業更先進,科研攻關解難題,同樣離不開科學的支撐。從國家實力的增強到國家治理的完善,都需要科學精神的高揚,都需要實事求是態度的彰顯。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
近日,三張不同顏色的衛星圖片,讓眾多網友感嘆“力量感滿滿”。紅色,是中東部工業生產的熱值﹔綠色,是正在不斷復蘇的耕地﹔金色,是武漢夜間不滅的燈火。三種顏色,展現著一個經歷疫情考驗后恢復發展活力的中國,一個蘊含著科學精神、科學力量而生機勃勃的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0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