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在疫情防控中書寫“民生答卷”

——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⑧

桂從路
2020年03月12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越是困難時刻,越是要增強仁愛之心,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

  面對民生難題,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到位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市組織40多家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在1700多個社區開展團購﹔上海動員社區工作者、志願服務人員,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送菜上門服務……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各地出台一系列惠民舉措,努力織牢民生保障安全網。

  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也是對治理能力的檢驗,更是對初心使命的回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增強仁愛之心,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就要把疫情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在疫情防控中保持民生溫度。

  民以食為天。豐富居民“菜籃子”,兜住捆緊“米袋子”,確保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物資不斷供,是當前階段的重要任務。從供應來看,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各類企業的稻谷、小麥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全國主要農產品產能和供給充足,絕大多數生活物資特別是食品供應是有保障的,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也要看到,當前局部地區存在短時間物資供應緊張,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春耕備耕。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既要解決結構性、現實性矛盾,也要化解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科學研判、做好政策應對,才能讓城鄉居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民生溫度體現在抓落實的力度,也體現在政策制定的精度。解決局部地區存在的短時間供應緊張問題,需要針對疫情防控中的實際情況精准施策。比如,安徽、陝西等地公安交管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重要生活物資車輛優先通行﹔北京指導商家落實經營場所通風消毒、設置排隊收銀“一米線”、合理控制客流量等措施,讓大型商場、連鎖超市開工率達到90%以上﹔各大物流公司加快復工復產,採取“無接觸配送”等方式,打通物流最后一公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這是保障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的治本之策。

  民生保障也是兜底工作,在疫情防控中保持民生溫度,就要尋找“最短的那塊板”,給予最需要幫助的重點人群特殊關懷。一些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由於抗風險能力較弱,可能會面臨一些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生活困難。比如,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如何保障他們的生活需求?比如,各地醫療資源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如何確保其他疾病的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面對這些民生難題,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到位。把困難考慮得更加充分一點,把幫扶政策制定得更周密一些,才能解決好特殊困難群眾的現實難題。

  受疫情沖擊,許多中小學採取網課方式實現“停課不停學”,然而少數農村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孩子,也遇到了流量資費壓力大、硬件設備缺乏等方面的問題。民生問題,牽動著每一個人。對此,相關部門及時出台政策,鼓勵電信企業向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這樣的暖心舉措體現著為民謀利的溫度,彰顯著為民解難的態度。採取更有力的舉措筑牢民生保障基石,我們就能為最廣大群眾提供生活保障,在疫情的風雨之后,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2日 05 版)

(責編:白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